第229章 吴3桂

加入书签


,最快更新我真的是奸臣最新章节!

大堂中越来越沉默了。不知何时,众将手中的酒杯不再举起。

“朕自登极以来,一战而楚失,再战而西粤亡。朕披星戴月,流离惊窜,不可胜数。幸李定国迎朕于贵州,奉朕于南(宁)、安(隆),自谓与人无患,与国无争矣。”

候墨尔根不知何时以及将八旗将领带出了大厅,不想让等会的场面难堪,中华至尊,被昔日的臣子穷追不舍,狼狈至极,所述所文,皆发自肺腑,悲呛至此。

“乃将军忘君父之大德,图开创之丰勋,督师入滇,犯我天阙,致滇南寸地曾不得孑然而处焉。将军之功大矣!将军之心忍乎?不忍乎?”

“朕用是遗弃中国,旋渡沙河,聊借昆明以固吾圉。出险入深,既失世守之江山,复延先泽于外服,亦自幸矣。迩来将军不避艰险,亲至沙漠,提数十万之众,追茕茕羁旅之君,何视天下太隘哉!岂天覆地载之中,竟不能容朕一人哉!”

读到此处,大厅内竟有人,噗通一声,泪撒当场。

这天下何止是皇帝身陷令圄,汉人尽为猪狗,与人为奴。

这当这些人中人没人后悔?你当这些人天生就是狼心狗肺,不忠不义之徒?

只是一步错,步步错!当时一时软弱,被时势推着走,才沦落至此。

所谓英雄是来不得半点软弱。

“岂封王锡爵之后,犹必以歼朕邀功哉!第思高皇帝栉风沐雨之天下,朕不能身受片地,以为将军建功之能。将军既毁宗室,今又欲破我父子,感鸱鴞之章,能不惨然心恻耶?”

读信之人,眼泪悄然低落,落入纸上。

“将军犹是中华之人,犹是世禄之裔也。即不为朕怜,独不念先帝乎?即不念先帝,独不念二祖列宗乎?即不念二祖列宗,独不念己身之祖若父乎?”

众将之中,已经有人哭出声响。

吴三桂咬紧牙关,握紧拳头,指甲犹自嵌入血肉,浑然不知,极力压抑着情绪的爆发。

“不知新王何亲何厚于将军,孤客何仇何怨于将军?彼则尽忠竭力,此则除草绝根,若此者是将军自以为智,而不知适成其愚。将军于清朝自以为厚,

而不知厚其所薄,万祀而下,史书记载,且谓将军为何如人也······”

读信的声音仍在继续响起,但他吴三桂已然听不见任何声音。

他的思绪来到崇祯十七年之前,那时他还是山海关总兵,扼守天下,朝野所望。

他又响起了自己年少,父亲深陷清兵重围,自己怒发冲冠,以二十对三万,独自闯营,白马长枪,孝勇无双,救出父亲。

当时少年英雄,一腔热血,为天下所重,意气风发,以为自己能力补苍天。

可是,吴三桂呀!吴三桂呀。

你怎么从怒发冲冠的少年英雄,变成了绳营狗苟的无耻小人了呢?

周公恐于流亡日,王莽恭谦未篡时,你要是死在崇祯十七年该多好了。

但是既然选择这股千古骂名之路,就应该一不做二不休。

此时大厅内不少人都哭出了声响,吴三桂全然不知。

直到书信读完,大厅还是一片压抑的气氛。

吴三桂醒来见候墨尔根与八旗将领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走了,沉默了许多,心情复杂,没有交代只言片语,独自出门。

然后他恍然在转角见到了候墨尔根,做贼心虚,心中恐慌,然后突然转生回到大厅。

厉声喝道:“来人!将刚才哭的人全部拖出去,军法处置!”

吴三桂突然举措让在场的人错愕不已,纷纷跪地求情,但吴三桂不为所动。

候墨尔根静静看着这一切,不发一言,直到吴三桂将大小七名军官砍头后,候墨尔根才对左右心腹说道:“世人都以平西王年少英雄举动,中年变节降清的事迹以此来说明,人是会变的。”

“可依我看,这平西王从来都没变过。”

“他少年救父,中年归顺,此刻杀人,皆是一脉相承,那就是情绪翻滚之际常常会做出常人无法理解之事,无法挽回之情,此乃匹夫之气,非英雄所为!”

左右心腹听完叹服不已,对于吴三桂那若有若无的恻隐之心彻底消散,却而代之的是一股从头到尾的轻慢。

这件事情过后,军营上下都知道了吴三桂的决心,他打算竭尽全力作为鹰犬而存在,不负二心。在加上贵州即下,云南在望,吴三桂麾下也收敛了自己小心思,一门心思的灭明,不覆有养寇自重的心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