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不平衡

加入书签


帝国南侵大军在攻占麦德林十余日后,后方兵团和辎重部队才陆续抵达。

    这一路上崎区难行,出发时顺着巴拿马省宽阔而平坦的柏油道路行军的辎重部队,在进入哥伦比亚以后可吃够了苦头。

    虽然一直有工兵部队在修缮道路,出发时的7600辆重型马车,依然损坏了1720多辆,很多物资被迫滞留途中。

    这一路上

    折断的车辕就有两千四、五百根,损坏的车轮,辐条上万个,有的马车甚至在颠簸的大坑塘中直接散了架,装载重物的车厢从中折断。

    想一想这糟糕的路况就让人头大,司令长官麦孝祖中将按计划分兵。

    一路军北上,一路军南下,物资尽量由骡马背负,以迅勐的态势横扫哥伦比亚沿海地区,占领周边城镇。

    至于战马所缺的粮草精料,则就粮于敌,就地以缴获解决,没有黑豆玉米也能凑合。

    南美洲这些国家玉米饼是主粮,什么都缺,玉米肯定不会缺。

    至于战马解决了饲料问题,当地农耕印第安人部落吃什么,司令长官阁下似乎从来没考虑过这种问题。

    哥伦比亚这个国家地理特征分为西部山地区和东部平原区,与巴拿马接壤的边境有263公里长,位于山脉连绵不断的西部山地区。

    其人口密集区域,大部分都位于沿海不远的地区,腹地深处是连绵的安第斯山脉和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人烟稀少。

    包括麦德林在内,以及西南重镇卡利都处于西部山地,周边的道路崎区难行,整个国土被七成以上的大片原始森林覆盖,总面积达117万平方公里,开发程度较低。

    重要城市麦德林位于山区谷地中,这里是方圆170余平方公里的平坦谷地,发源于周边山领的河流纵横。

    山谷里土地肥沃,气候21度左右,是具有上千年农耕发展历史的传统地区。

    正是由于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不需要大规模商货流通。

    麦德林虽然地处四通八达的交通要地,往来的多以骡马商队为主,马车很难通行,道路状况可想而知有多糟糕。

    在通往东西南北的道路中,最好的当属通往波哥大的道路,勉强可以通行马车,其他的道路都不行。

    大军出征,后勤为重。

    鉴于哥伦比亚糟糕的道路状况,南方军团司令长官麦孝祖中将索性将2万俘虏和3.5万投入苦力营中的青壮男性全都打发去修路。

    必须要在一个半月时间内,修通巴拿马至麦德林宽约8米平坦的砂石公路,为下一步修筑铁路打下坚实基础。

    麦德林至巴拿马边境大约287公里,这么点的路程,为什么要5.5万人去修路呢?

    这是因为该地区雨水丰沛,河流众多,这一路上大大小小300条溪流都打不住,连一座像样的桥梁都没有。

    修一座桥梁需七八十人甚至一百多人,这么多河流就要去掉一多半劳动力。

    想要修路就得修桥,在山区修路得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再将一些道路截弯取直,工程量可想而知相当的浩大。

    但是再困难也得修路,以保证大军后勤的畅通。

    只有修筑出一条通畅的道路,才能为下一步建设铁路打好基础。为太平洋洲际铁路继续向南延伸,完成必要的前期准备工作。

    5.5万劳动力全线铺开,伐木挖沟,开山填石,必须要全力以赴才能在短短的45天内修通这条道路,不耽搁大军的后勤供应。

    为此,麦孝祖中将不得不留下上万人的队伍,督促这些苦役犯日夜赶工,片刻不得懈怠。

    大军中的辎重部队压力也很大,他们必须为道路修建运输必须的钢梁,铁钉,钢铁铆钉,铁锤,铁钎等必要的工具材料,后期还要运送水泥和钢筋等一些建材,不得不要求巴拿马增援大量马车。

    好在巴拿马省就是以陆海运输起家,别的什么都缺,就是不缺载重马车和骡马牲口。

    一声令下,迅速又聚集起数千辆重载马车支援前线。

    在这个时候,就能看出大唐帝国雄厚的底蕴,以巴拿马省一省之力,就支撑起了南侵大军巨大的后勤运输任务,不再需要从其他省份调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