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地震预测竞赛-第2/3页

加入书签
    她就此又对几名下属特意交待道:“你们手上的建模工作都不要放松,现在马上布点就结束了,我们作为整个地震监测系统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应该是对整个系统最了解的。我们不能松懈,要以最精确为目标来做。不要到最后我们专业做这个的还要用别人余业时间搞出来的系统。”

    她身后的三男四女都点头允诺。

    他们统一的制服,相当合身,最大的凸现了每人身材的优点,让每个人都显得是那样的干练。

    为了更好的实现地震预测,也为了锻炼员工,盛世研究院院长小叶莲娜发起了地震预测系统的设计竞赛。以宋嘉卉领导的监测系统项目所做的前期工作为基础,公开她们设计的监测系统信息及收集的数据。任何员工均可在此基础上单独或者与人合作进行预测系统建模工作,最后以实际效果来评定优劣。

    这样做还有另外一个好处,以后可以有很多个类似的系统在运行,其结果可以交叉比较,会更可靠一些。而坏处就是叶塔娜又将有很长一段时间的运算能力扩展被吞噬掉。

    地震预测,是对王啸一切都是数据的这一论断的又一次新的实践。

    他的这一论断,要说的不是什么都是数据组成的。

    而要说明的是真实与虚拟之间,并不存在一条明显的界线。就是说,我们所处的,我们认为真实的世界,和我们电脑中的虚拟世界,并不存在一条明显的分界线。

    地震预测系统,就由此论断而来,盛世想要做到的,不是在地震前几秒或者几分钟时间内预报出来,而是在24小时前,甚至几天前就预测出大部分的大地震。

    如果目前把盛世的这种期望告诉盛世以外的科学家——那些地质学家、地震学家们,他们绝对会以为这是痴人说梦,不是神经病就是开国际玩笑。

    但盛世人对能实现这一目标,是没有什么异议的。顶多是所需时间的长短而已,而且这时间,是三个月还是五个月的区别。不是十年还是一百年的区别。

    而实现这一目标的依据,就是一切都是数据这一论断。

    地球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就只拿地震来说,是一个较为封闭的系统。影响地震的外来因素很少,而且影响不太大,是可预期的。这就为地震预测创造了条件,相对较少的参数,更容易模型建立。

    地震都是由于积蓄的力的释放而产生的。而这些力是由外力和内力累积上去的,内力由地球自身的结构、组成成分及公转、自转产生,外力则由太阳系的天体引力产生。而天体引力——主要是太阳和月亮的引力产生的力,最终加到了内力上。

    天体的运行是规律的,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预测。内部的力,是不可预测的,但是可探测的。

    只有一种意外情况是很难探测的,那种意外可以追溯到地球形成的早期。那时有一些携带有遇热时会爆发的物质的小天体,一头撞进了地球内部。但当时被一温度不是太高的物质包裹住了,所以当时没有爆发,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的运动让这些物质出现在了高温的岩浆面前。就像一些冰,突然被丢进了炙热的铁水当中,那很快,就会爆发出一股强大的力,这种力,会导致深源的地震。

    力是连续的,除了那百分之一不到的突然暴发的情况而外,其他力都是连续的,都是渐进的过程。

    想要把地震预测出来,首要就是在合理的地方,布置有用的探测器。这些探测器要能把微小的力的变化给感知出来,并把数据传到宋嘉卉他们目前所处的数据中心。

    然后要建立一个系统模型,这个系统模型要能够容纳这无数的地球内部微小变动的数据。并把这些数据生成一个与地球实际相一致的地球模型。

    再把这个地球模型运算出来的结果与真实地球的实际结果想比较,根据其差值,又把当前地球的实际结果作为新的变量输入到地震预测系统的地球模型当中。

    不断修正,最终使其运算结果保持与实际地球的实际结果一致。

    这样所达到的效果,就是当某地发生地震时,预测系统的地球模型上,相同地点同时发生了相同等级的地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