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仙侠(一)

加入书签


    这是我写作仙侠小说的心得,不成系统,随想随记。

    读者应该区分写得好的作品与卖得好的作品。凭销量论(以及衍生的点击论,财富榜论)来评价作品的好坏,从常识上说,自然是十分荒唐的。读者的审美有浅有深,阅读有广阔有狭隘,人生阅历也有平淡和波折之分,总是审美浅、阅读狭、人生平淡的读者为数众多,一人一票的票选,当选高的作品往往不是最好、考虑最深入、处理最完善的作品。

    以我们网络作品来论,门槛甚低,向一切会键盘愿动指者开放,更新快字数长的作品当然比更新慢字数少的作品占优,频繁的上镜率使得这些作品更容易脱颖而出。但我们又从常识知道,如果更新快,则往往欠思虑——前后照应的疏忽,结构上的歪斜,如果字数长,则往往多重复——作者本身的经验总归是有限浅薄,故事的模式又须要辛苦挖掘翻新,为了常亮相,不得不炒冷饭。还有一种衍生的弊端:就是连载完成后作品就不作修改。即使有出版的机缘,作者或者实体的编辑也往往改几个错字付梓了事,作者更多的心思放在经营下一部网络连载上了。这里不得不提下金庸,尽管议论纷纭,但我个人是十分推崇金庸重视自己作品的态度,对连载版能反复修改,达到精益求精,这即使在通俗小说家中十分罕见(另一个反例即是古龙),但的确是对作品负责的态度。

    谈了上述更新勤快,模式固化的作品在目前的网文中比较优势,回到销量论的问题。新人作者往往为上述作品的成功所炫目,因为切近的事实而放弃了常识上的思考,认为效仿销量上好的作品即能获取成功,结果各种跟风之作蜂起,而且往往比领风潮的作品变本加厉地模式化。如我们熟知,如今已经衰微的洪荒流即是。到了这一步,讲故事,这种讲究天赋、技巧、学识、见解、阅历的事情,变成了字面意义上的“唯手熟尔”。网络这片相对自由的天地所孕育的网络文学,变成了极不自由,比赛速度,复制模式的产品。

    这是异化的又一个例子。

    讲了三段,切回仙侠小说的问题。在目前网文读者,以及稍广通俗读者心目中,仙侠小说不过是武侠小说的升级版,而在剧情模式上较武侠小说更加单调。所谓升级版,又只是人物特异能力花样和威力上的升级,在人物的关系停留在武侠小说的模式,甚至更加退化,从武侠小说这种古代社会关系,退化至部落社群的山头社会。阅读此类小说,真好像在一个工业社会考察原始社会。

    但此类仙侠小说目前的确盛行,成绩还不错。这看来是作者和读者的共同惰性,相对新东西,我们更愿意守旧和稳定。

    我个人对仙侠小说比较关注,又思考和实践写作了若干年头。我的认识和目前盛行的仙侠小说潮流颇有些不同,我个人是绝不赞同仙侠是升级武侠的观念,也不认同仙侠是武侠升级的写作实践。

    武侠小说与历史题材缠绕不休,既借历史为图卷,又被具体的历史所束缚。武侠小说人物的异能并不足以改变社会形态和生产力,和前一个因素结合,被框定在想象中国古代的维度里。可如今民智渐开,眼界渐广,军史文的作者有充裕的历史资料和精深的现代史学研究资借,远比武侠文对古代的描写真实,外国奇幻文的冲击,又对武侠小说的武功幻想构成了挑战。

    仙侠是对武侠小说两大立身之本的扬弃。

    仙侠文从特定具体的中国历史里解放出来,这种解放不是抛弃了中国的历史和传统,而是站在统合的层面整合中国的文化传统。它不需要去讨论各种历史学的课题(比如宋代社会的转向、明清易代和中国现代化、工业化与现代国家),但同时能熔冶一切中国传统文化的要素,权力政制饮食服饰建筑器物冷兵器热-兵器……一切历时元素可以摆放在一个共时平面,正如我们现代人对中国文化的研习那样,可以无穷无尽。况且被历史文忽略的层面,如中国的哲学、宗教这些形而上的层面则正是仙侠文所器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