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面见

加入书签


    1868年,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早已出版发行,遗憾的是,这部被史书赋予很高地位的鸿篇巨著在这个时代没有受到重视,清政府毫不关注,只在民间有些影响。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日本人居然将这本书奉为圭典,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精神在日本生根发芽。

    后世用了四十多年才推翻了清王朝,而破除落后愚昧的封建思想不知道需要多少年。更不知道的是有多少无辜者和被蒙蔽者被卷入其中,最后都化为齑粉。

    要想更快,损失更小地打破这个乌龟壳,需自上而下,用上层建筑的意识来推动,用科举考试来带动,方能实行。看来紫禁城里的那张龙椅少不得要去坐一坐的。

    容闳摆摆手,不想再谈那些糟心事:“我今天过来是想和你去江宁面见曾督,就办大学一事求得他的支持”。

    梁大少爷觉得奇怪了:“我这办学又不需要官府出资,为什么需要他的支持?”

    容闳现在也算是官场中人,他本身也是曾国藩举荐的五品候补同知,面对梁大少爷这个官场小白只能耐心解释:“你想在大清办点事,没有官府的许可是办不成的,人家随时都能来刁难你,这些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而曾督现在是大清汉人官员第一人,这大清南方有许多官员是他的门生故旧,只要有了他的支持,以后就没人敢来刁难你了”。

    尼玛,这大清官场听着怎么象黑社会啊,还得先拜个老大,只是不知道需要交多少保护费呢?梁大少爷一脸郁闷。

    见他这副表情,容闳继续劝他:“曾督为官清正开明,你无须太过担心,再说我们办学本就利国利民,坦荡无私,有什么好怕的?”

    对哦,想想也是,有什么好怕的,梁大少爷点点头:“行,那就去一趟吧,什么时候动身?”

    “按照你的节奏,自然是越快越好,今天就可以出发”。

    两天后,两江总督署衙门。

    看着这座曾经的太平天国天王府,梁大少爷不禁思绪万千感慨不已,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运动,历经十几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终被这所房子里现在的主人带人给消灭了,可留给这个国家的除了创伤损失还有什么呢,整个江南江北地带直杀得烽烟四起人头滚滚,曾国藩也因此被人送雅号:曾剃头。

    两江总督署衙内,曾国藩正和其心腹幕僚赵烈文说着话:“京城来信说,都城里满人依旧穷奢极欲,明火执仗之案时有发生,而市肆里乞丐成群,民穷财尽,恐怕会有异变,为之奈何?”

    赵烈文:“天下一统已久,分崩离析之期恐不远矣。本朝创业太易,诛戮又太重,夺取天下太过机巧。天道难知,善恶不相掩,后君之德泽,未足恃也。待到抽心一烂之局成形,则土崩瓦解之势无可阻挡也”。

    曾国藩沉思良久:“不会这么快吧”。

    赵曰:“殆不出五十年矣”。

    曾:“会否南迁呢?”

    赵:“南方恶满人久矣,这长毛之乱就是明证”。

    两人不再言语,此时有人通报,容闳来访,曾总督遂示意带人进来。赵烈文忽地双眼一眯,一缕精光瞬间一亮。

    “容闳参见总督大人”,容闳以下官之礼参见总督,可怜的梁大少爷只能跟着行礼。

    曾国藩抬手让两人起来:“纯甫啊,多日不见,你孩子都这么大了?”实际上他自然知道容闳还未成家,这是在开玩笑呢,缓解一下刚才和赵烈文谈话的烦闷。

    “大人您又在笑话我了,这位是我香港马礼逊学校的学弟,姓梁名思瀚,是广州十三行天宝行梁家的长孙,我这个学弟可不得了,立志要发展教育事业,现欲在上海购地办学,仿照西洋办一所大学,拟取名为上海理工大学,欲为国朝培养理工科人才,所以容闳特意带他过来,一来向大人汇报此事,二来请大人为学校正式题名”。容闳回国十几年了,言谈举止已接近时下的官场之礼。

    曾国藩拈须微笑:“理工科人才,有点意思,我大清不缺儒生,独缺这格物致知人才,我搜遍全国才找到你们几位,如今都在这江南局了。单凭这份眼光,这孩子就很不简单”随后转头看向赵烈文问道:“惠甫,你说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