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石鉴-第2/5页

加入书签
    自家的亲叔叔,扶风王司马亮居然没有理解明白自己下达这份诏书的良苦用心,不赶紧把涉案人员将领敬琰斩首示众,将这桩案子定成铁案,平息众怒和舆论风波,也好让自己在洛阳这边安抚义愤填膺的胡家人。

    他竟然再次上书自陈,说明这一次兵败之罪,首责在于他自己一开始的调度失误,才造成了之后一系列的被动应战和救援不利,所以乞求洛阳朝廷从宽处理,免去将领敬琰的死刑。

    当看到扶风王司马亮这一封姗姗来迟的上表自陈时,司马炎勃然大怒,拍案而起。

    年轻皇帝早就在内心怒骂这位亲叔叔不识大体。

    这是再给自己捣什么乱,自己难道不知道将领敬琰不是首罪之人嘛?可不让这个倒霉蛋背上一切罪责,砍掉脑袋示众,如何能够平息刚刚死了胡烈这位家族重要人物的胡家人的义愤填膺,如何能够堵住朝野以及天下人的悠悠之口?

    早知道自家这位亲叔叔宽厚仁慈的名声在外,可你展现宽厚仁慈的名声,也不是在这个时候展现的啊!

    这个战败之罪是轻轻松松能够背的起的吗?胡烈军队被灭就算了,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胡烈为人刚愎自用、自恃兵强深入追击鲜卑秃发部,才会让那些野蛮狡猾的鲜卑胡人给围困在万斛堆白白葬送了性命。

    可败军之罪,丧师失土,丢失陇右地区数郡的罪责他当得起吗?

    司马家为了树立自己取代曹魏的正义性和法理性,一直强调曹魏政权的暴酷和奢靡,但曹魏就算再怎么不是,他们也是在位期间没有丢失过这么大块的一片国家疆土啊!

    这让刚刚从魏帝手中禅让夺得皇位的自己情何以堪?

    自己脸都丢尽了,还要帮亲叔叔你擦屁股,顶着执法不公、避重就轻的压力给你这位扶风王免去罪责,结果你却用来做收买人心的仁慈宽容之举,这不是又在赤裸裸的打你亲侄儿的脸面么?

    司马炎很生气,再次下达的诏书语气完全变了,再没有一分要为自家人遮掩的意味。

    诏曰:“万斛堆困急,计胡烈部及敬琰所部足以相拔,就不能径至,尚当深进。今奔突有投,而坐视覆败,故加琰大戮。今若罪不在琰,当有所在。”

    一句话,如果敬琰可以免去死罪,那么就应该有人出现承担这种战败的责任。

    很明显,这个人,不是别人,就应该是扶风王司马亮。

    朝野之中读明白这份诏书的,大有人在,很快就又有一大堆朝臣上表弹劾扶风王司马亮坐镇关中、抵御蜀兵不力,这才导致了上邽城、万斛堆两场大败,陇右地区丧失了数个郡县的国土。

    而这一次,司马炎也不再客气,大笔一挥,即刻下诏免去扶风王司马亮的一切职务,解除手中的一切军权,迅速返回洛阳城中。

    然后临阵换将,派遣朝中素来有能吏之称的大臣石鉴出任安西将军,都督关中雍凉诸军事,与积弩将军庞宗、轻车将军杜预等人一道走马上任,接管关中军事,筹划击退入侵蜀兵、收复陇右地区各项事宜。

    这一番将帅大换血,就是不留情面不再给扶风王司马亮在关中戴罪立功的机会了,连带着他的那些部下刘准、李龙、刘旂等等,也不同程度受到了牵连,先后丢官去职,灰溜溜的跟着司马亮一同离开了长安。

    反倒是原本被下狱的文鸯,因为司马亮势力在关中大军的倒台,他又被下令放了出来,仍然能够在军中担任他原本讨虏护军的职务,只是经此无妄之灾,这位三代为将的青年猛将心中,也产生了不一样的心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