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各方决断-第2/3页

加入书签
    其余位置上的理事们没有说话,但很显然侯大盛可以感觉到他们的愉快。有着服务商的理事的身份,他们可以非常快捷的得知大多数人后知后觉的情报。而且这些情报,基本都是中立性较高的。

    做收集和分析,无论如何的小心都会多多少少的带上自己的私人观点或想法在内。而这种情况很可能造成的后果,就是误判。比如曾经的美国,和苏联。苏联的误判,是基于华夏会屈服。

    然而华夏却倔犟的选择了跟他们形成对立,甚至不惜爆发小面积的战争。美国也曾经做过严重的误判,这点是出现在抗美援朝上。他们哪怕是到了仁川登陆战之后,也不认为华夏方面会出兵。

    即使一些情报显示了这个可能性,也依然被他们忽略了。这就是情报分析带有主观性的结果。这个误判非常的严重,导致的是美军甚至最后不得不和华夏方面签署了停战协议。

    相比起他们,服务商方面则是中立的多。首先他们收集的情报,是全方面的。包括了一些秘闻。其次,他们是属于利益团体。情报分析人员优先考虑的,是团体的利益。而非其他的什么立场。

    他们可以从容的给予非洲的军阀支持,哪怕他犯下了屠杀罪。他们可以从容的给予南美的毒贩支持,即便他是臭名昭著的毒枭。这些他们从来不在乎,他们在乎的是关乎自己团体的利益。

    没有了那些影响之后,至少他们得出来的结论是相对正确的。至少是相对中立的。比如,曾经他们对于某位学者的华夏崩溃论很有兴趣。但自从那个人的预言彻底的失败后,他们就再也对他没有任何兴趣了。

    那位叫罗斯义的英国人,也是因为准确的判断出俄罗斯经济的走向而被他们纳入观察。并开始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收集他的判断信息。归纳总结后,形成判断。

    而在确认了情况后,他们会迅速的做出反应。以最快的速度,在目标地打下根基寻求发展合作。即使是侯大盛也不得不承认,服务商的介入时机选择的极好。这些年,华夏的发展非常之快。

    如果早期进入,华夏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没有那么的完备。而如今,华夏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多数都已经上马了。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大多数一二线城市都有的国际化机场。

    同时和国际的接轨也越来越多,这个时候进入无疑是最好的时候。各方面的条件基本已经成熟,同时华夏的态度更为开放。这也是服务商他们能够谈下来的原因之一。华夏方面,也希望能够多一个助力。

    当然,这个助力必须不能干涉到华夏的内部事物。这是一切合作的前提。

    “我们的情况比较特别,你们知道的……”教廷方面的那位老者,沙哑着嗓子道:“现在内部的争议很大,有些人还是认为我们跟华夏不必牵扯。可事实上呢?!华夏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如果还跟他们保持距离,对于我们来说不是什么好事情……”

    锡安的那位代表闻言,则是嘿嘿的笑开了。很简单,锡安从来没有彻底的断绝过和华夏的联系。这让他们比教廷占据的优势更大。甚至和华夏打交道多年的他们,很清楚一点:华夏不喜欢别人干涉他们。

    当然,他们也没有什么兴趣去干涉别人的事情。只要不影响到他们,你哪怕是在外面杀人放火可劲儿闹腾他也能视而不见。军团那边,则是没有吱声。他们和华夏最初的关系,仅仅是生意。

    通过一些运作,他们将欧洲的枪械军火卖给了华夏方面。二战时期,也曾弄过不少物资。但双方的交往,基本也仅限于此。军团很早之前,就失去了军事力量。这逼迫着他们不得不选择转型成为以经济利益为重的团体。

    豺狗取代了他们成为武力的部分,同时最终成为了理事会的理事之一。但豺狗当年也没有太过参与到华夏那边的事物中,他们参与的更多的实际上是美国和英国的那几场战争,还有美国的南北战争中。

    原因很简单,那几场战争更能挣钱嘛!再然后,就是在印度执行的一些任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