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三国之乱

加入书签


  天下事天下知,天家事天下传。如今天下最广为散布的重大事件有二,一是前往南璃国和亲的西涧长公主在和亲途中不仅遭受了百年难遇的地动劫难,更被歹徒趁机行刺,随行人员死伤无数,自身行踪亦成谜。二是与之相关的,南璃国迎亲的四王爷在途中遭袭薨逝,遗体已送往南璃国。一时之间,众说纷纭,西涧国立马对外广发悬赏告示,重金索求长公主的下落,更允诺将长公主平安送回的人可享代代荣华,拜侯封爵。重赏之下,民众纷纷自发成群,寻找着西涧长公主的蛛丝马迹。同时,也静待南璃国对四王爷之死的后续说法与之行动……

  西涧国可谓是一时成多事之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仅长公主的下落未有线索,西涧国的太子妃也于几日后在宫内无故失踪。西涧国对此倍感疑惑,思虑之后便有重臣直指一切皆为东骊国的阴谋诡计,先行刺掳走和亲的长公主,破坏西涧和南璃的两国联姻,再与太子妃里应外合,秘密逃离,好趁西涧大乱,对西涧出兵。言论一出,群臣推崇,皆附和此言论;群臣进谏,要西涧先发制人,救回长公主。

  十日后,西涧国宣布对东骊国的边境增兵,对外宣称要求东骊国于十日内交出嘉涵长公主和太子妃以及谋害长公主的真凶。随即,南璃国宣称将全力支持西涧国,严惩谋害嘉涵长公主的真凶。

  而此时成为众矢之的的东骊国,上下官员皆是一副山雨欲来,泰山压顶之姿。

  东骊国的皇宫内,文武百官站在大殿之上挥汗如雨下,朝服皆被浸湿。而稳坐高位四十不惑的东骊皇帝却如八十老人一般形容枯槁,面色蜡黄中略带惨白。

  一手扶在皇位上,垂首枕于手臂之上,另一手则是一拳拳地锤打于身侧,整个人显得无比疲惫。

  “找到了吗?”东骊帝有气无力地问道。

  “回…...陛下,暂时还…...没有消息。”下官颤抖着双腿,就差跪下去。闻言后的东骊帝刚抬起头,他便直接跪了下去,不断地磕头求饶道,“陛下饶命呀!骆将军一向居无定所,下官已经派人去找了。”

  东骊帝看了一眼跪在地上,抖成筛子的官员,轻轻挥了挥手:“你们都下去吧!”

  众人连滚带爬地离开了大殿,只剩下东骊帝整个人颓废地靠在皇位上,望着金碧辉煌的穹顶。

  “东骊国这是真的要亡了。”

  “陛下,您不要过于忧心,等找到骊姬公主和骆将军……”

  “找不着了。”东骊帝猛地起身,一脚踹倒了一侧的香炉,之后萎靡地跌坐于地上,“就算找着了,又有什么用,他们做都做了。他们哪还在乎东骊。朕养出来的好女儿,朕最看重的好将军。朕靠着他们保卫东骊,可他们联合起来要把朕的东骊给毁了。”东骊帝颤颤巍巍地站起来,慢慢转身看着皇位良久,伸脚一迈,直接坐了上去,大喊道,“给朕再派人去找,一定要把他们找到,把他们扔到军前,朕要亲自砍了他们,去找,都去找。”

  高耸的宫墙,几只白鸽越墙而过,训练有素地四散而飞。

  四国虽领土分明,风俗不一,但各国之间总有毗邻之处,子民融汇,风俗共存。

  东骊国与西涧国边境交汇处,以陆路为多,且毗邻较广,故衍生出几座难以明确划分国界的城镇。其中兼励城因拥有可直通两国都城的主干大路而备受青睐,交通便利之下往来商贸络绎不绝,城镇发展得繁荣昌盛,人口甚密,规模堪比一般的大城镇。

  自西涧宣布对边境增兵起,兼励城的民众便处于惊慌之中,已有不少人牵家带口地逃离。原本繁华的街道,已有零零星星的铺面紧闭大门,挂上了休业的木牌;街上也只有稀疏的人丁,皆是一副担忧之色。

  而西街街口的一处铺面,依旧有不少人进进出出,门顶高挂一牌匾,“术仁医馆”印于匾上,内堂中“仁心仁术”、“济世为民”、“妙手回春”等字幅也是悬挂得错落有致,医馆内药香四溢,几位坐堂大夫专心致志地医治着各自眼前的患者。

  医馆后方有处与之相连的别院,院门有几名粗犷男子持剑守卫,院内寂静清幽,无人踏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