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回家

加入书签


一辆破旧的乡村巴士,在凹凸不平的乡村道路上颠簸着。车厢里挤满了男女老少,下脚的地方也摆放着大包小包,扁担箩筐。村民们放大嗓子,用方言拉扯着东家长西家短,时不时还夹着几声鸡鸣鸭叫。

        这是一辆从县城返回乡下的小班车,让杨云泽好好感受了一番春运的拥挤。上午从火车站下车,坐着一辆从火车站开往县城的巴士,2多个小时的车程,他什么感觉都没有。眼睛一闭,再醒来就到目的地。县城的巴士管的严,要求一座一人,不许超载。

        但是这从县城到乡下的班车就不这样,一是地僻,管的人少。二是回乡的班车次数少,一天才两三次。所以大家都是挤着同一班车来回,而且从县城回乡下路过好几个村镇,一路上,只要车厢里的人能够挪动,大家就能往上挤,所以大家都挤在一起。

        一路上,时不时的就有人撞到他的背上,或踩了他的脚,杨云泽仗着自己一米八几的高个,死死地抓住车顶上的栏杆,才能让自己站得稳。好不容易挨过前40多分钟,车上的乘客下的差不多了,杨云泽才走到自己原来的位置坐下。头靠窗口,张了张嘴,重重的呼吸了几下,车上充满让人无法言语的气味,他已经好久没有闻到这样的气味了。

        或许,这就是家乡的味道还是他童年的味道?杨云泽的苦中作乐想了想,思绪不由得飘向了远方。

        他小时候大家都没什么培养孩子的意识,或许有但也真的不多,小孩子基本都上读完初中出去打工赚钱。甚至有些女孩子连小学没毕业十三四岁的年纪就背着一个包出去打工。

        那时候小安山村村子里没有小学,要到镇上小学去念书也有七八公里路。路也是分布在田间的泥泞小路,弯弯曲曲的。如果要去上学,必须从早上五点半起来,往学校走,在七点钟赶到学校。不像现在,路开的宽敝平坦,小朋友自己骑个自行车,半个小时就行。

        在杨云泽小时候,小安山村100多户人家。考上大学的寥寥无几,基本上考出去的都没见回来的。杨云泽家从他太爷爷这辈到他这辈,就没有出过一个大学生,最高文化还是他爸小学毕业。当时用他爸的话说,考上一个大学就是祖坟里冒青烟了。所以农村里一般都让小孩子读书比较晚。基本是到了**岁才读书,刚好小学毕业,个子长好了,就可以跟着村里人去厂里打工。

        杨云泽小时候,皮实。七岁那年夏天他妈养他就跟养了只猴似的,大中午的,趁他妈睡觉。就吆五喝六的到河里去洗澡,摸螺丝,抓鱼。完了还教人躺在河边的大石板上把自己晒干了回家。省得被发现挨打。一个村,十几个小孩子被他干倒一大半,中暑了。

        他妈没法子,午睡的时候就把他给关在房间里。好家伙直接从窗户上跳了出来,一声招呼不打就,跟着隔壁村在河边放牛的大爷去他家在摘杨梅,把他妈给急疯了,上山下河,村里村外,全不见人影。而他一直到傍晚才回家,他妈就一顿好打。

        经过这几件事,他妈妈可真吓到了。就跟镇上的姑姑商量了一下,让他到姑姑家寄读,姑姑家就住在学校旁边,让他关下脚。

        他在读小学的时候,遇到一个支教的教师,年轻的女老师美丽而又有学识,对他们,这群孩子充满着耐心和爱心,良好的教育开端,让他就这样爱上了学习。开始了他一帆风顺的读书路。小学成绩很好,上了初中,初中成绩很好,上了高中,一路幸得良师,一直到考上大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