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忠信

加入书签




放下了一桩心事,梅郁城便与萧泓一起进入扬州城,正好赶上皇帝升坐接受群臣及扬州府众人拜见,元德帝对扬州知府及同知、通判等人一番勉励赏赐后,便问知府左崇宪如何以区区一府人员财物守了那么久,毕竟金陵已经告破,扬州这里又可见宁王投入了大量兵力,扬州府能守住不被攻破,自是难能可贵。

        左崇宪恭恭敬敬再俯首拜道:“微臣启陛下,此番守住扬州,并非臣等之功,完全是扬州府上下官民同心,加之陛下圣德庇佑,方才得将贼寇拒之城外,其中金陵温家第三子,居住在扬州城南的温辛一家功不可没,温公子在城内缺粮时奉上家内和所有商行备存的粮食,无偿发给全城百姓,使敌细作哄抬粮价蛊惑民心之计未能得逞,更是带领家丁伙计昼夜不停协助衙役守兵巡城,缉捕敌兵细作十数人,温家女眷带领全城妇孺担起救治伤患,分发粮草等事,若非温公子一家及全城百姓,仅凭微臣等人,是完全无法守住扬州城的,守城的功劳三分在臣等,三分在百姓,三分在温家。”说到这里,他撩袍跪于御前:“故臣斗胆求陛下恩准,将赏赐扬州府之财物用于修缮民房,购买粮食及犒赏义士,这也是诸位同僚共同的请求。”

        元德帝听闻龙心大悦,一则是为了扬州府等人居功不傲不贪,二是为乡有忠勇,官民同心,当下抬手令左崇宪起身:“爱卿所奏朕准了,不过扬州府的功劳,待朕剿灭叛逆另有赏赐,既然乡有遗贤,不妨让他进来,朕倒要看看这可与官府共三分功劳的温家。”

        左崇宪闻言心中欢喜,面上却未显,只是再拜后,便让通判出去寻温辛,不多时门外一声报,众人举目便见扬州通判带着一青衣劲装的年轻公子走了进来。

        左知府引荐过此人便是温辛之后,那青衣公子便撩袍俯首,端端正正一礼:“小民温辛,叩见陛下,吾皇万岁。”

        本朝重士人民生,早废了前梁面君跪拜,甚至是跪着回话的规矩,规定列臣工只有在对君王请奏恩旨和告罪时才需跪拜,除此之外,身有功名的士人见君也可不跪,梅郁城看温辛自称“小民”而不是“草民”必是身带功名,见君却是恭谨叩首,足见为人谦逊端方,想着他的身份,梅郁城转头看了看萧泓,却见他一脸紧张,竟是往平曲郡王身后藏了半边身子——虽然不会引人侧目,但梅郁城明白,这其中定有缘故。

        皇帝刚刚赞许温辛,此时却只是淡淡地让温辛起身,开口听不出喜恶:

        “扬州府说你倾尽家产救助乡民,还亲自带人巡逻缉捕逆贼,古人说商人重利,又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你却为何反其道而行之?散尽家财,欲沽何物?”

        梅郁城听元德帝这话刺耳,但她最明白自家皇兄不是刻薄寡恩之人,恐是想对温辛试探一二,一时后悔没能早些去跟他说说自己在扬州府所查所闻,若是温辛一时意气顶撞了君王,美事也要成祸事了。

        她这里揪着心,一旁的萧泓更是恨不得跳出来替温辛说话,可他如今是“从未出过云南界的平楚郡王”,又如何能开口,好在堂下站着的人开口,并未说出让他们担心的话语:

        “小民启禀陛下,陛下所言自是古人定论,但古人亦有商训,言‘天下资材,取之于民,民者,商之衣食父母’,圣人亦言‘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臣不敢当府台大人谬赞,自夸倾尽家产,但十室之内,倒是敢自称忠信,不敢欺瞒陛下,小民倾尽的只是家中和商行所存的余粮和一些账面能提出的银两,并未动了温家的根本,这也是皇恩浩荡,王师威武,及时救扬州军民于水火的缘故,至于小民和温家,不过是做了与所有扬州军民一样的事情,援护乡里,共守家园,不敢承美名,更不敢冒功领赏。”温辛说完这些话,便垂首不语,面色谦恭,眉宇间却带了些轩朗之色,一旁的萧泓拼命唇角骄傲笑意,想着“对了,这才是我认识的温锦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