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埋头10年,与敌人抬头相见

加入书签


  /*诶,酱油,你竟然找回来了,哈哈哈哈哈哈。欢迎光临!*/

  {时间:2004年3月28日}

  {地点:种花-特区}

  “芯片,是人类工业革命后时代皇冠上最闪耀的明珠。当工业革命的成果逐渐落到人类生活的每一处时,是芯片的出现再一次让人类生活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从1947年12月16日贝尔实验室诞生第一个晶体管,随后1950年,威廉·邵克雷开发出双极晶体管(BipolarJunctionTransistor),也就有了现在通行的标准晶体管--电子芯片。

  1953年:第一个采用晶体管的商业化设备投入市场,即助听器。

  1958年,米国工程师基尔比,把晶体管、电阻和电容等集成在一块很小的平板上,用焊接的方式把这些元件以极细的导线互连,这块板子上大约集成了20余个元件。这种由半导体元件构成的微型固体组合件命名为集成电路,而集成电路的出现,揭开了二十世纪信息革命的序幕,同时宣告了信息化时代来临。

  可以说20世纪后期的信息时代,全部是由米国人的发明创造引领的。这也让他们在这个时期占尽了优势,像Wintel联盟这样的巨鳄,是他们结合技术、市场、用户习惯围成了严密的生态圈。

  所以,想要在他们划定的区域内,用一个起步比他们还晚、技术还落后的武器,与他们积累了几十年的经验的武器群去比拼,还同时还要面对瓦森纳协议技术封锁这样的防御保护,想要胜利是压根是不可能的。

  但是互联网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却不同,因为新的领域就像是一条新赛道一样,发令枪想起的时间是相同的,而当我意识到要出发的时候,他们或许还故步自封在他们曾经的辉煌里走不出原有的舒适圈……”

  张丽华发现,从她答应宁子默的邀请后,这位年轻人又在她眼前将刚刚谈到的世界又扩展起来。

  起源、

  发展历程、

  当下环境、

  未来发展。

  宁子默如数家珍地一一道来,这让她觉得,她以前还算是灵活的脑子,在这位未来老板的面前却显得有些笨拙。

  如他说的那样,他压根不看重眼前的一切,只是盯着未来很远的地方。那个地方在当下里有很多人都没有去想过,但这位未来老板以20来岁的年纪却早就定好了那个目标。

  张丽华只能极力地跟上节奏。

  好在,过去的技术技术帮到她许多。

  而过去在花威工作时的数据化市场分析方式,也能让她及时地消化未来老板涉及范围极大的信息。

  “其实做3G手机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在做3G手机的过程中,将手机对应的移动互联网生态搭建起来。就像做芯片这件事本身不难,难的是做商业化芯片。你必须考虑成本、使用环境、市场和应用场景,更重要的是你要和西方主流芯片直接竞争。”

  张丽华听得很认真,但她通透的眼神已经告诉宁子默,她能跟的上他的节奏。

  这种跟得上的节奏,过去只出现在一个人的身上。

  那就是综合能力强悍的二当家-黎颖。

  “为了形成生态,我从2002年开始就开始准备,如今我已经落实了两个部分。第一,我在2002年组建了‘豌豆荚’操作系统项目组。目前项目组在欧洲,以QNX微内核操作系统做系统研发。下一步,我将逐渐完成对QNX操作系统的收购。

  第二,我在今年2月,向身在英国的ARM公司提交了收购要约。从2月到5月,这个收购案将逐渐完成。并且,金马伦麦坚拿律师事务所会负责搞定审查资料。”

  宁子默耸了耸肩,在张丽华惊讶的眼神中微微笑道,“操作系统和CPU框架部分,除了QNX和ARM外我还有备选方案。尽管我希望备选方案用不上,但和西方国家打交道,又需要面对瓦森纳协议技术封锁这样的壁垒。多两手准备,准没错的。”

  张丽华感觉自己的下巴像是脱臼了一般,她现在总算清楚地知道了未来老板到底有什么样的打算。

  他确实不只是瞄准3G手机领域,而是向着更深层次的移动互联网生态去发展着。

  “达摩院的目标要走过一段冗长的枯燥路,但我也知道越是长远的目标越需要一个个的关键节点去实现。在即将要到来的3G、未来的4G网络里,手机只是其中一个部分,还会有其他的设备和生态,因为移动网络的告诉发展延伸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