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加码(五)-第3/3页

加入书签
    广州南部的骚动戛然而止,广州城那边,城市的生机仍旧在不断的恢复着。陈凯虽说是保证不插手广州城的民政事务,但是这么多的百姓都是从粤东、闽南回返的,李定国幕中现阶段负责广州民政事务的幕僚金维新又不可避免的要与陈凯不断的接洽,才能确保进行的顺利。

    “有这些官吏参与,确是得心应手了太多。听说,他们这几年在潮州和闽南也都是做着这些事情的?”

    “是的,他们中的很多人原本在广州时就是本地的基层官吏。到了潮州,正好派上用场,就一直这样下来了。”

    府衙之中,陈凯与金维新对坐详谈,聊的却是随广州百姓返回的那些广州本地出身的官吏。他们潮州和闽南时都有着很丰富的行政经验,比起李定国的幕僚,比起郭之奇、连城璧他们刚刚提拔起来的儒生们,这些官吏显然更明白行政事务到底要如何处置。

    话,陈凯轻描淡写的说来,不过当年潮州府的土客之争也是闹得不小动静,逼着陈凯到任的第一件事就是猛攻苏利,拿那个当地硕果仅存的最大土寇下手,才起到了杀鸡儆猴的效果,从而镇住了互斗双方以及在北面虎视眈眈的郝尚久。

    随后,又是按照籍贯分区管理,又是新设了两县的地盘,还往闽南那边输送了一些双方的读书人,更少不了赌咒发誓了一番,才总算是把骚乱平息了下来。倒是三年后的今天,这些广州籍的官吏回返广州城,当即就起到了基层管理的作用,在陈凯的暗示下竭力配合金维新的工作,成绩颇为显著。

    投桃报李,金维新也已经将这些广州籍的官吏安插在了广州府以及南海、番禺两县的衙门之中,以便于更加名正言顺的发挥作用。

    同样是武将幕僚出身,陈凯和金维新虽说是官阶差别很大,但却还是会将对方视作为同侪之人。出身,以及那著名的科举鄙视链,使得他们与正统的文官不可避免的存在着隔阂二字。只是,陈凯与粤西文官集团之间的隔阂已经明朗化,并且早早的进入到了斗争的阶段,无非是还没有你死我活罢了,而金维新那边还没有到那个份上而已。

    合作,对于双方都是有利的。如今广州城内的欣欣向荣就是一个明证,明白无误的展现在了所有人的眼前。这既是金维新的政绩和履历,也是陈凯多年准备所收获的一个果实。

    相谈甚欢,很快的金维新就提起了郭之奇回城的事情来。最近的这些天,郭之奇好像是失踪了一段时间,但是陈凯却很清楚他到底去了何处。

    关于澳门,他倒并不是很担心,说起来,那里对于葡萄牙人来说是殖民地,他们占据那里是为了进行商业贸易,其次的是传教,至于掠夺资源什么的,在南美、南洋可以,在这里却显得有些不够看,尤其是在荷兰人在旁虎视眈眈的情况下就更是如此了。身处这样的局面之中,政策上当然也会尽可能的避免冒险,但也并非是杜绝冒险,而是要看付出和收益的比例来决定。这,不谈现阶段澳门总督不过是议事会手下的一个军头式的人物,哪怕是议事会全员更换,但是政策的延续性却还是存在的。

    当下的状况,澳门与郑氏集团之间有稳定的商贸往来,郑氏集团的水师也控制着闽粤两省的沿海贸易,澳门方面是没有必要把郑氏集团得罪太甚的,所以对于郭之奇的支持会有,但却仅限于一定程度上,而且其中很多可能也不会在现阶段立刻显现出来。

    那里,是不值得担忧的,所以当初郭之奇提出香山县作为交换条件时,他才会那么爽快的答应下来。说到底,就是摸准了澳门方面的脉。

    这些,在陈凯的脑海中一闪即逝,于金维新面前,也不过只是一句“哦”便再没有说些什么。反倒是二人谈天说地的聊了好一会儿,正用着晚饭的时候,一个李定国的亲兵急急忙忙的赶了过来,当着陈凯的面儿,在金维新面前附耳说了几句,后者却是脸色一变,在嘱咐了那人离开后便转头面向了陈凯。

    “粤西的那些官军又出幺蛾子了,竟成,你须得早做准备。”……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