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加翰林衔,六个日讲官

加入书签


  日讲官是给皇帝讲课的人,是真正的贴近皇帝身边的人。

  这样的一个职位的要求很多,其中的条条框框异常让人心累。

  “三位,虽然朝廷还未有明确旨意降下,不过本官以为那不过是为了等着另外三位日讲官一起选出来,然后再一并公布。”

  郑玄开口道:“但你们三人的日讲官之位却已经在早朝上定了下来,无可更改。”

  “本官觉得,你们最好还是要提前做准备。”

  诸葛亮点了点头,包拯和王华则是肉眼可见地有几分紧张。

  “多谢光学士。”

  近些年虽然没有开过经筵和日讲,但郑玄作为翰林院掌院学士,也算半个专业人员,对这些程序还是门清的。

  更何况这时候还有那么多老翰林在周围看着他呢,瞅他们那虎视眈眈的样子,恐怕郑玄只要一出错,就马上会上去给他强行纠正。

  郑玄清了清嗓子,开始给他们讲课:“本官知道,你们三位都是博学之士,甚至之前也可能给百姓,士子讲解过经义。”

  “然给天子进讲不同于庶民,文章需有温润之气,以具告君之体。言辞去粗疏鄙野之状,以养夫亲近儒臣之心,非徒以美文辞为也……”

  郑玄从讲课的内容、技巧,一直说到了讲课前、讲课期间的规矩,诸葛亮三人都在聚精会神地听着。

  而不知不觉间,厅外已经聚起了不少人。

  这些人并非官员,而是一个个在翰林院来坐馆的庶吉士们。

  他们要在这里待满三年,期间当然要在翰林院中听课。

  只不过今天负责给他们讲课的翰林官都跑到这边来了,庶吉士们得了自由,自然也跑了过来。

  这些人在门口、门外站了一圈,以羡慕、嫉妒等复杂的目光遥遥望着在厅中听郑玄讲课的诸葛亮三人。

  同是一科进士,他们已经是被人羡慕的对象了。

  只是老老实实地修书、上课三年,就能升一品,散馆后还能带缺去上任。

  但见了诸葛亮三人的待遇,这些庶吉士们却羡慕的眼珠冒火星子。

  他们还要在这翰林院中苦熬三年,整天在暗无天日的馆舍中修书,还要承受那几个老翰林的白眼。

  可人家三鼎甲这时候都已经能入宫,与诸多宰辅大臣会面,给皇帝陛下讲课了。

  这可是日讲官啊!谁都知道日讲官是最容易青云直上的官职!

  只要讲课讲得好,得到了皇帝陛下的青睐和诸多大人们的认可,随随便便升官根本不是事。

  有个什么要职缺,大佬们也会第一时间想到你。

  曾经大乾的经筵制度盛行时,在职的宰辅、尚书仆射几乎有一半都是日讲官出身。

  这足以说明这个职位有多么吃香了!

  “日讲官虽有六名,但却并非所有人都一同去给陛下进讲。”

  状元厅内,郑玄的授课仍在继续:“六人中分为讲官和起居注官,都是两两一班,两班人去进讲时,另外一班则轮替。”

  这里的起居注官并非是跟在皇帝身边,天天记录他言行的那种,而是只负责记录日讲、经筵时的内容。

  诸葛亮三人都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看来日讲官还有休息的时间。

  郑玄接着道:“你们三人都是初入官场,恐怕有许多事都不熟悉。”

  “所以本官猜测,朝廷会让另外三名日讲官同你们分别组成一班,带你们履新,熟悉宫中规矩……”

  他刚说到一半,就有一旁的老翰林官不爽地打断道:“日讲经筵已断了不知多少年,难不成那些人就知道日讲官的规矩?”

  “不错!日讲官尽出我翰林院,别的衙门怎及我等清楚?”

  “谁教谁还说不定呢……”

  老翰林官们纷纷附和,引得郑玄一脸尴尬:“交流,只是相互交流……”

  他对诸葛亮他们尴尬地笑了笑,急忙带过这个话题,继续讲起了其他需要注意的地方……

  ~~

  此时,紫微殿中,李乾也收到了秦桧他们经过重重博弈和妥协而得出的人选名单,还有这三人的履历。

  不得不说,这其中还有一个熟人,那就是礼部郎中,李格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