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峨嵋仙境

加入书签


    在告别火龙真人以后,钟离眛和虞姬两人又来到了峨眉山,纯阳子听说他们要来峨眉派就非要跟他们一起过来,瞧一瞧热闹。

    钟离眛来峨眉山当然也是奉师父高九爷之命来这里邀请峨眉派的白猿祖师带领峨眉派众人出席端午节在华山召开的正派会盟大会。

    峨眉山,山头位于现今的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境内。

    它地势陡峭,风景秀丽,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称。

    云:“云鬘凝翠,鬒黛遥妆,真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也,故名峨眉山。”

    峨眉山以其“雄、秀、神、奇、灵”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佛教文化著称于世。

    峨眉山的宗教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构成了峨眉山历史文化的主体。它被誉为“佛国天堂”。

    千百年来,峨眉山这个“佛门圣地”便以“普贤道场”之名,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蜚声中外。它还是天下第七洞天的道教圣地。

    自古就有“普贤者,佛之长子,峨眉者,山之领袖”之称。

    峨眉山多古迹、寺庙,有万年寺、报国寺、伏虎寺、洗象池、清音阁、洪椿坪、仙峰寺、华藏寺等八大寺庙。

    峨眉山规模最大的寺庙为万年寺,铸造重62吨,高7.85米的巨型普贤铜佛像供奉于万年寺内,成为峨眉山佛像中的精品,文化、艺术价值极高。

    峨眉山所有的建筑、造像、法器以及礼仪、音乐、绘画等都展示出宗教文化的浓郁气息。

    山上的万佛顶最高。

    金顶是峨眉山景点和寺庙的汇集,48米高的四面十方普贤金像矗立在金顶。

    山上金顶是峨眉山的象征。

    金佛是峨眉山的标志。

    金顶海拔3079米,以高达48米的四面十方普贤金像为中心,由金殿、银殿、铜殿、朝圣大道和四大观景平台组成。

    整个建筑群气势恢宏、典雅庄重。

    登临此处,可观"金顶四奇"——日出、云海、佛光、圣灯。

    司徒玄空在峨眉山创立了峨嵋一派。

    他姓白,名士口,字衣三,号动灵子。

    因其模仿峨眉山白猿的形态创造了白猿剑法与白猿通臂拳,又被称为白猿公。

    因为司徒玄空常着白衣,徒众们称之为“白猿祖师”。

    明代中叶唐顺之的里,有一首:

    忽然竖发一顿足,崖石进裂惊沙走。

    来去星女掷灵梭,夭矫矢魔翻翠袖。

    自身直指日车停,缩首斜钻针眼透。

    百折连腰尽无骨,一撒通身皆是手。

    余奇未竟己收场,鼻息无声神气守。

    道人变化固不测,跳上蒲团如木偶。

    描写的通臂拳真是“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倏忽神奇,变化万方。

    通背拳以其特殊的伸臂动作而著称。

    伸臂动作要力由背发,通过肩、肘,以达到指尖,所以要求背、肩、肘协调,用力伸展,并非单纯地伸臂。

    其实,这种要求在其他拳术中也同样强调,只不过在通背拳说来更加突出一点而已。

    通背拳的另一特点是能以较高的姿势迅速而巧妙地出击,在练攻防技术前要练很多柔软功。

    通背拳与一般拳法比较,拳或掌的手形较为丰富。

    通背拳主要有单晃掌、撩阴掌、双盖掌、引手掌、拍掌、踏掌、透骨拳、平拳、尖拳、斩首等。

    劈挂通备拳主要有勾搂手、摔掌、撩阴掌、点掌、掖掌、中拳、蹦中拳、立冲中拳、扣冲中拳、石猴诀拳、猿猴决拳等。

    通背拳的劲力,以“缩小软绵巧,冷弹脆快硬”10字为主。

    其套路有“小连环”、“大连环”、“拆拳”、“五马奔槽”、“六路总手”以及“十二连环拳”。

    手法有“摔、拍、穿、劈、钻”。

    步法有“行步、散步、连环步”。

    腿法以暗发为主,重七寸低腿。

    身形要求做到头顶,项领,前空,后实,虚胸,凹肚,探肩,臂长,活腕。

    拳势,则要求做到身似弓,手似箭,腰似螺丝,脚似钻。

    通背拳的器械内容,棍、单刀、双刀、枪、剑等均冠以“白猿”。“二十四式通臂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