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三字经

加入书签


    噼哩啪啦……

    偌大的房舍宅院张灯结彩,围观的百姓人山人海,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随着震耳欲聋的爆竹声,整条街巷弥漫着爆竹所特有的硫磺味道。

    诸位看客不要误会,这不是乐大人在娶亲,而是本县对普通百姓子弟开设的免费启蒙学堂今日正式挂匾开课。

    待烟火气散去,一块写有小乐府尊亲笔手的“启蒙学堂”四字的匾额被挂到了正门上方,再见启蒙学堂大门两边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立凌云志”,下联为“做栋梁材”。不消说这带着后世韵味的对联定是乐大人的手笔。

    官场扑街货县学孙学长带着县学教谕,还有一众乡绅将亲临开学典礼的有杭州小府尊之称的乐大人迎入到启蒙学堂。

    进了大门,只见启蒙学堂的院中间置着一块碑石,也不知道是不是孙学长有意拍乐大人的马屁,那碑石所刻的正是乐大人前几日在小府衙前贴的。对于这块碑石上的碑文,乐大人倒是感觉非常满意。

    为官久了,乐大人自然养出了几分官气来,乐大人在孙学长与教谕还有一众乡绅的陪同下,立时学堂讲台之上,目光扫视了一眼,学堂内有幼齿童子二、三百人。那些童子早在学堂先生的带领下垂手而立,一个个睁大了眼睛,敬畏而好奇的看着管理本县的府尊大人。

    开课典礼上,乐大人自然不会将什么少年大宋说说与这些初学识字的黄毛小童,便是说些大道理这些乳牙都没换掉的小家们伙也听不懂,乐大人只是像征性的说了几句,又看了看童子们的籍,然而装模作样的寻上几个机灵的童子问些浅显的问题,再指点两句,巡视启蒙学堂的过场也就算完成了。

    在钱塘百姓的眼中,乐大人实施免费教育就是重教化,是实实在在的施惠于民,是真真正正的青天父母。

    看到乐大人巡视童子,在旁陪伴的县学孙学长批着发与童子的籍,说道:“这两本便是童子们识字的启蒙籍,遵府尊之意,俱是学堂免费提供给寒家子弟的!”

    一声府尊叫的乐大人骨子都酥了几分,虽说自己现在还是官居七,然而这声府尊叫的还是有几分感觉的。乐大人含笑的点了点头,低头来看这两本启蒙受籍,一本为另一本为,俱算得上是千古名著。

    没有三字经?在看到这两本后世常用的启蒙籍时,乐大人立时发现不妥。在后世,与、并称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合称“三百千”,然而在学堂上没有出现,实在是出乎乐大人的意料。

    片刻后,乐大人记起来了,这作于五代之末本朝初年,据说是钱塘县一个读人写的,倒也算是钱塘人的一个骄傲,被拿来当做启蒙教材也是理所当然的;而是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的,至于在北宋时还没出现,据后代学者倾向的观点意见是“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以课家塾”。

    在北宋时期还不是私孰学堂标准的教材,若不然在乐天初到辟雍读时也不会对万俟姓氏的好奇了。

    虽说是特奏名,但好歹算做进士,乐大人翻了几页拿捏着架式说道:“这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排列句句押韵,对于姓氏文化传承倒也颇有功绩,只不过它的内容却少了文理。”

    说罢,乐大人又翻了翻,摇了摇头说道:“前朝梁武帝命人从王羲之法作中选取一千个不重复的文字,命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成文。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但对于启蒙学童来说却又略有些晦涩难懂……”

    听乐大人这般说话,那孙学长忙拍马道:“府尊说教的是……”不过心中却在腹诽,天下间的学童在启蒙之时都读的是这,怎么到你乐大人的嘴里就晦涩难懂了。不过也是心里里想想,不敢说罢了。

    “府尊,那边是负责教化学童,先生们的起居住所。”出了教室,孙学长指着教室外的几间瓦房说道,又言:“遵府尊之意,这些教导学童的都是县学里家境贫寒的生员,每月发放的教资足够这几位生员养家糊口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