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平舆三大老爷的升迁步代

加入书签


    州衙这里,自己己经没什么事可做,乐天打定主意回平舆老家懒散的过上一月,待开年过了正月十五天气暖了,再去京师太学报道。随即乐天又想,回平舆老家前至少要在州学翁学正那里打个招呼的。

    知识改变命运,是一句永远不会落伍的经典名句。

    得了这入贡太学的名额,次日清晨,乐天还未及从州衙大门走出,只见一个个穿红披绿的媒婆媒公又前来拜访说媒,似乎这些财主土豪家的女儿似嫁不出去一般,齐齐的往乐天这里送,吓的乐天忙退了回去,着门子开了后边小门,才出了州衙。

    来到州学,乐天与翁学正假模假样的客套了一番,翁学正试探着道:“城内几个富户均有意与你结亲,你相中了哪家?”

    什么意思?难道翁学正也要与自己说媒么?

    乐天略微犹豫片刻,说道:“知州叶老大人近日也有意与我说媒。”

    叶知州果然是撒手锏,翁学正闻言立时闭口不言,半响后才说道:“你是我等推荐入贡太学的,回平舆这段时日切不可怠慢了功课,太学月试时让我等失了脸面。”

    乐天立时有些心虚,却也连忙答应了。暗中思虑道,小爷我就不信,太学的教授们也不爱钱。

    “本官曾听闻平舆陈知县在太学读时,经义策论无不成绩卓异,你回去复习功课时,遇不懂之处可向陈知县多多请教,定会受益菲浅。”翁学正又嘱咐道。

    乐天忙点头称是。

    二人又叙谈了一阵,乐天才离开州学。

    乐天急于赶回平舆,原因无非有两个:一个是实在不堪媒婆媒公之扰,实际上乐天现在也没有个寻妻标准,家里的两房小妾俱是温淑贤良,若是遇一贤妻也便罢了,但若遇一悍妻,家中便无宁日了。

    第二个便是为了打探陈知县将来的去向,毕竟陈知县在淮康军哗变也是立过功的,再加上有自己辅佐,平舆火灾善后工作也做的异常完好,路府官员甚至朝廷里也是赞赏有加的。再者说平舆县衙三大老爷皆是平叛有功的,这三大老爷的去向,直接影响到自己将来在平舆的影响力。

    回了平舆,乐天连家也没回,便直奔县衙。

    巧的很,乐天到了县衙,平舆县三大老爷俱坐在花厅议事。

    见三人在座,乐天上前拱手:“朝廷对蔡州叶老大人的升迁昨日己经传下来了,不知朝廷对三位大人的封赏升迁可曾下来?”

    见乐天到来,陈知县三个也是起身还礼,陈知县道:“昨日便下来了。”

    “知州叶老大人不知升迁去哪里了?”严主簿问道。

    “叶老大人复龙图阁直学士,移帅颍昌府。”乐天说道。

    陈知县三人说道:“叶老大人弹压淮康军士卒哗变,又平抑蔡州粮荒骚|乱,有镇军之能抚民之恤,当司此责也。”

    对叶知州称赞了一番后,霍县尉才对乐天说道:“朝廷敕命,陈县尊因能于平乱有功,又救灾得力,迁为京师正七殿中侍御史!”

    乐天心中一喜,自己去太学读,离陈知县不远,二人遇事倒也能商议计较,忙恭喜道:“见过御史大人!”

    陈知县拱手回礼。

    宋朝曾有明确规定,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任御史之职。陈知县连一任县令尚未做完,便迁为御史,可见朝廷之优抚,再者说御史是清贵官,向上爬升的潜力也大。

    御史虽然是清贵官,全按照朝廷制度,御史有“闻风弹人”之权,每月必须向上奏事一次,称为“月课”,上任后百日必须弹人,否就要罢黜为外官或是受罚俸处分。

    这样也是为了防御史怠惰,时常纠正朝中不正之风。但陈知县也是暗暗皱眉,这御史是得罪人的活,而且相当的不好干,心中也在为自己能否做好而时时担心。

    待乐天道谢过后,霍县尉又说道:“严主簿迁为孟州通判。”

    乐天又拱手道喜:“九年之后,严大人当牧一州之民。”

    显然朝廷这个升迁封赏也是合理的,严主簿九升八,任一州通判也是一个升迁的路子,只要任上无大过错,严主簿成为一州之尊也是现实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