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连番薯也要抢

加入书签


 李云智站了起来,望向那广阔的天空,就让我看看,你们有多少手段吧,希望不要让我失望啊

 等到监察院的下属走后,李云智从旁边的柜子中取出一个小盒子,里面摆放着五把左轮手枪。

 他轻轻抚摸在枪身上,低声道:“倒是许久没用你们了,不过这一次,你们可就能玩个痛快了。”

 李云智将五把左轮手枪检查了一遍,将其中一把取出放入怀里,想了想,又取了一把手枪入到了腰间……

 贞观十八年,秋,十月。

 大唐皇帝李世民命浮波守道:禅师聚集1356名高僧,在长安化生寺开演诸品妙金。

 文武百官毕至,诵读太宗之功绩——

 化生寺,一阵钟鼓之声自寺院之中传来,回荡在众人耳边,让所有人多了一层肃穆之意。

 一群人浩浩荡荡自皇宫而出,为首的自然是皇室、宗室,之后便是文武百官。

 而在文武百官的身后,却是一群穿着袈裟,口中诵读着释经,神情庄严的释门法师。

 一众释门法师中,主持水陆大会的浮波守道:禅师自然行在守位,而那古刹之中的老和尚,则在落后他几排的位置。老和尚手持庄严的禅杖,目光却落在了李世民身旁的李云智身上。

 那便是他们此行的目标!

 这一次水陆大会,总共召开7日,据说原本应该会是七七四十九天的。

 但却被当朝太子李云智否决,李云智认为此等大会劳财伤民,七天时间已是极限,再久,对于近些年并不安宁的大唐而言不是一件好事。

 李世民最终采纳了太子的意见,将四十九天的水陆大会更改为七天。

 如此一来,这水陆大会对扩大释门影响力的作用自然下降了不少。

 这让老和尚更加坚定了这次行动的决心,李云智太子显然并不喜欢释宗。

 若是待到他登基称帝,释门的日子恐怕要更不好过了!

 老和尚用力握了握手中的禅杖,百名武僧埋伏在化生寺,他们约定好的动最佳时机是在水陆大会结束后。

 届时,早已混入百姓之中的地下帮派将制造现场的混乱。

 自己与武僧便在那时出手,一出手便要取了李云智的性命!

 化生寺外,李世民突然对李云智说道:“皇儿啊,你对于释教究竟是什么看法啊?”

 听到李世民突然问起自己,而且还是这样的一个问题。

 他笑了笑答道:“父皇,儿臣认为释教的思想有很多值得学习之处,只是释教中一些教义并不适合如今的大唐。”

 李世民深深的看了他一眼道:“释门教义使人向善,教人忍耐、退让,对于我大唐的统治,社稷的安稳,岂不是有极大之功?”

 “父皇可曾想过,若这世间人人都为僧,何人事生产?”

 “这”

 “儿臣曾到过不少寺院,无论释法之高深,其门下弟子靠香火钱,靠化缘,整日烧香拜释,口中喊着悲天悯人,实则根本无法体会儿百姓的痛苦,何不食肉糜罢了。”李云智冷笑一声。

 这个时期的释教,当然没有李云智说的这么夸张,但若是继续这么发展下去。

 到了释教的鼎盛时期,恐怕就是这样一副观景了。

 这并非是释门的原因,只是一个迅速膨胀扩大的势力,终究会留下诸多问题。

 到了那时,释便不再单纯的是释,而是一个背借着释的名义的权贵阶级!

 “何不食肉糜——”李世民好好咀嚼了一下这五个字,心中突生诸多感慨。

 这五个字李世民自然知晓,讲的是西晋时期遭遇大灾荒,百姓饿死无数。

 “善良”的晋惠帝听到消息后,经过冥思苦想后终于悟出了一个“解决方案”,说道:“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

 这倒是如今部分寺院的真实写照了。

 李世民看向李云智的目光中,也多了许多复杂的意味。

 虽然他自认为是一代明君,但自己的这个儿子看来对释教并不盲目崇拜。

 “皇儿,既然如此,水陆大会的禅机之辩,不若就由你去和那些高僧们们讨论一番道:理。”李世民突然转移了话题。

 他突然觉得自己的儿子这么厉害,去挤兑那些固执的老僧才好!让这些释家中人也不骄傲自大,自以为是。

 现在的朝堂上有许多人觉得他信仰释教,但李世民信奉的是道:教,他自称是道:祖李耳的后裔,又怎么会轻信释教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