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南水北调

加入书签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在这一刻也坐直了身子。

 他们都知道李世民为何要宣段仑进宫。

 也知道接下来要谈论到的话题有多重要。

 接下来要谈论的事情,无外乎就是南水北调的工程计划。

 而这样大规模的建设工程,自然就跟工部脱不了干系。

 段仑正是如今的工部尚书。

 李世民叫他来也是理所应当的。

 “微臣见过陛下,见过九皇子殿下。”

 段仑进入紫宸殿,不卑不亢恭敬的朝李世民和李云智行了个礼。

 早在进宫的路上,他就听苏公公说了一些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只言片语。

 毕竟苏公公只是一介宫人,对这种事情也不好说太多。

 但即使只听了只言片语,段仑也因为这寥寥几句话震惊不已。

 南水北调这样的想法,在历史上不是没有人提出过。

 只是都是以假说,设想,闲谈的形式。

 从来没有人敢将这个想法放到大台面上来说。

 因为以古代人的认知和想法,都认为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工程。

 所以大家只敢想,不敢做,甚至也不敢提出来。

 尤其是段仑听到苏公公说,九皇子连建设的计划都做好了。

 他更加不淡定了。

 要知道如果这项工程真的能够实施,这绝对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进步。

 造福百姓,载入史册这都是小事了!

 “段爱卿,入座吧,今日召你前来,是有一项大事,关乎全天下的大工程的计划,你作为工部尚书,断然是不可缺席的。”

 段仑入座后,也是坐姿端正无比。

 竖起了耳朵认真听。

 “智儿,人都到齐了,你可以开始了吧?”

 李世民也入座,看向了李云智。

 而李云智呢,淡淡的看了一眼段仑,随后又双腿一蹬,站到了椅子上。

 论演讲,那自己在气势上可不能输给这几个老头子。

 “咳咳!”润了润嗓子。

 “好!那几位大人可要听好了,我要开始了。”

 “正所谓南水北调....”

 “正所谓南水北调,如同字面意思,便是将南方的水,调到北方,如此一来,既可以解决了南方常年洪涝成灾,北方干旱的问题,同时也可以提升百姓的生活质量。”

 “具体路线,据我了解,黄河中游下游一带,经常会发生洪涝之灾,而黄河,又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大唐境内长河之一,所以我们可以从黄河一带入手,从黄河中游下手。”

 李云智走到沙盘前。

 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副古代版的地图。

 上面很多地区名称都跟二十一世纪的地区名称不一样。

 甚至连地图板块都不一样。

 在二十一世纪,中国在世界地图上呈现一直傲人的雄鸡模块。

 而在这时候的唐朝,这个版块则是不一样了。

 李云智按照脑海中的记忆,伸手指向黄河中游,在二十一世纪被称为丹江口的地方。

 “此处,可以建立一个丹江口水库!用来储存水量,水库可以定时开放,可以达到一个缓冲的作用,减少这一带降雨量大的时候,水流喘急的问题,最主要的作用,自然还是蓄水了。”

 “因为南水北调工程,为的就是将南方的水蓄积起来,运向北方。建立水库之后,可以从水库这一块开挖,途经平顶山....”

 ...

 很快,在李云智详细的讲解之下,众人变得目瞪口呆,震惊已经快要溢出紫宸殿了。

 抬头看去,在场的段仑、房玄龄、李世民等人纷纷瞪大了眼睛,张大了眼睛,恨不得将耳朵扯长。

 他们原本以为,李云智突然提出这南水北调的工程,就算他脑海中已经有了初步的计划成形,但也不会详细到哪里去。

 但他们万万没想到,这个计划详细的程度,已经远远超乎了他们的想象。

 大运河的起点,终点,甚至途经哪些地区,有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李云智都一一的列举了出来。

 别看李云智前世一头扎进农业科技研究之中,但是对于南水北调这样的大工程,他可是专门研究过一段时间。

 毕竟这项工程,在人类历史上,可是一大里程碑。

 所以他脑海中记得的重点,都是非常重要的。

 如今说出来,让李世民等人,想装作淡定都装不了了。

 当李云智列举完最后几个重点后。

 在场几人的下巴已经快要惊掉在地上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