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几个祸害

加入书签


    然后呢在京都的各卫,又称呼为京卫。京卫又有什么上直卫、南京卫啊、北京卫等什么鬼的!然后还要各设什么指挥使司啊,然后这个又他妈的要分为指挥使(正三品)、指挥同知(从三品)、指挥佥事(正四品)等几把的官。

    而且这还不止呢?这个什么孬子的京卫还要设镇抚司,有镇抚等等诸多数不清的官员。这什么鬼的上直卫的亲军指挥使司又有二十六个卫,然后还要分,例如分为锦衣卫、旗手卫、燕山左卫之类的…….

    然后呢!明朝在全国又设十六都司,除了十三省之外吧!辽东、大宁、万全等地也要设有都司。又要分,然后有都指挥使(正二品)、都指挥同知(从二品)、都指挥佥事(正三品)等各种官员……..

    然后下面各地还要设卫所,卫又要下辖千户所,千户又要下辖百户所。而且最重要的还是各卫、所皆统属于都司;而这个什么鬼的都司又分隶于五军都督府。还要就是自卫指挥以下,官兵多世袭,你看这有多么的可悲啊!这样的世袭,经过时间的流失,不跟筛子似得,千疮百孔么!

    而且杨烁虽然封了一道旨下去,给孙传庭封为辽东军团军团长,但是改革军制并没有改革到辽东军团上。

    所以倒不会因为改革,给鞑子可乘之机,而且本来这里一百五十大军本便不是合在一起的,对于他们改革军制并没有太大影响!

    二十万(二十万以上的也一样)一军团长正一位,负俩位,五万杂号将军正负,万人领正负,千人领正负,百人领没有正负,十人领没有正负。

    这次倒是大部分人都同意,并且觉得这样显得十分清晰,兵知道将,将知道兵,而且杨烁的朝堂上老顽固基本死绝了!

    倒也顺利的通过了!

    然后杨烁便从一百五十万军队中优劣淘汰一下,五十万上佳的军队则是留在京城专门训练,其他的便是以战养战,并且屯田养兵的模式!

    能者居上,打废了从建更好,反正不管怎么样,总能练出一只精兵出来!

    毕竟杨烁又不会少了军饷和粮食给他们!不是吗?

    还有就是每支军团设立锦衣卫来监察军纪,毕竟如果令行禁止都不行的话,那和废的也差不多,设立军纪,其中一条重点便是不能扰民(大明国的,其他国家的就不算),设立督查监察军功,由太监担任,每次战争结束便会回到京城汇报,然后又换一名太监呗!

    然后杨烁还亲自去和几位军团长交谈过,能者居上,谁的战功高,谁就是第一军团,谁最差谁就是第五军团!

    第一军团长卢象升,驻守在辽东边关附近屯田,并且嘱咐一定要与鞑子小战不断,来练兵!

    第二军团长秦良玉,驻守在大同,一样不过是与蒙古交战!

    第三军团长马世龙,驻守在宁夏,与蒙古交战,因为他十分了解宁夏地形!

    第四军团长黄得功,驻守在辽东边关附近,与三方互相呼应,如若鞑子进攻其中一方,则进攻鞑子老巢,当然还有朝鲜的骑兵,和毛文龙啦!

    有诗曰:“濯鳞沧海畔。驰骋大漠中。独步圣明世。四海皆英雄。”

    当然辽东军团自然是要收缩一下防线了!

    第五军团长袁崇焕,命其把吴襄和祖大寿等其亲自带出来的将领带到第五军团来重新领命

    吴三桂等人自然是要带亲兵,但不能带所有兵马来

    当然为了不使袁崇焕脑子里想什么其他的东西,所以还特地亲自召见,说明了一下五大军团如今不分上下,并且保证袁崇焕得了功绩会升为第一军团什么云云的

    当然暗地里他在想什么杨烁就不知道了,不过这件事他不答应也得答应,因为这是杨烁的计划中的一环,如果他真的还想要像忽悠那个傻子崇祯帝一般忽悠他,那也就只能送她去地下了!

    并且还用诗句夸奖道:“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当一世之名将,必有不世之功,望之能开疆扩土,成一代名将,名流清史”

    其实杨烁就是想把这群祸害丢到云南去祸害老越缅甸什么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