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8 章(有那味儿了,有他心里面智...)

加入书签


    哪怕是计划中的事,  这样顺利也很让人吃惊。

    在六皇子的预期里,发酵的时间应该更长,比如说由于他不给情面拿侧妃开了刀,  侧妃娘家得知此事兴许会有反应,  他们这些动作会被别人看在眼里,大臣们都知道的事皇上肯定也会知道。

    反正皇家的教育告诉他,  天下的事,只有皇帝不想知道,没有他不能知道的。

    他在外面有耳朵也有眼睛,很多事臣子们觉得很隐秘,  实际瞒不住人。没发作只不过觉得没所谓不至于为这点事闹得朝堂不稳,  先祖皇帝们都有留下过自己当皇帝的心得,这个东西是皇帝才可以看的,六皇子虽然没看过,也知道一点。

    因为他父皇给太子做过储君教育,  储君教育里面就有为君之道,  这个为君之道自然就是他自身经验结合祖宗留下的良言金句。

    比如说,  琐碎事得分派出去,交给各衙门去办,  当皇帝的可以具体什么也不会,重要的是知人善任,是知道每个时候应该做什么。

    凡事抓大头,  小节不计。

    上下官员没几个能一清到底,对皇帝来说重要的是他有多少能力,有多少良心,  有多少自知之明。他有大用时,一些小动作你只当不知情,  哪天他非但无用还成祸害了,再下个狠手抄家流放既能把银两收回国库又能敲打其他大臣。

    总之当皇帝吧,双眼要看得远,不要盯着蝇头小利。

    不要觉得能为朝廷做事的好官就一定清清白白,总之比起一心为国清廉的庸才,有点小心思的能耐人还更好用些。

    当了皇帝,把任性用在后宫里就得了,朝廷要务切莫感情用事

    这些乱七八糟的皇帝都给太子讲过,太子当然不能全说给弟弟,就算是亲弟弟好了,哪有将来要当王爷的去学为君之道他觉着有些部分很有意思,不光对皇帝,皇子也可以参考。

    就比如抓重点不拘小节这个,太子就提过好几次。

    六皇子记得特别清楚,也深刻记住了,帝王的耳目比很多人想的要广,通常会安插出去很多人,一些事情不是皇帝不知情只是觉得没必要借题发挥。太平盛世的皇帝还是更看重发展,不想因为一些想想也不是特别要紧的事情去和下面计较。

    总之只要没踩上红线,他只会在心里记一笔,并不发作,将不满累积到一定程度才会同人清算。

    这有些可怕。

    可怕在于这种脾气的皇帝不发作则已,一发作堪比火山喷发堵不住,声势浩大。

    并且他还有极强的麻痹性,等于说一些事情虽然不至于让他发作,但是会一笔笔记下来,到耐心告罄那天再算总账。就会导致不到最终那日很多敏感度不够的意识不到皇帝已经有颇多不满了,还会因为自己搞了小动作却没付出任何代价而越发猖狂,最终走上抄家流放的不归路。

    为嘛提着个

    因为皇上是这个脾气,六皇子哪怕看起来头很铁谁的脸色也不看,他心里还是有个评估。

    会暗自揣摩父皇对自己是怎么个意思。

    已经有看法了吗

    积蓄了多少不满

    有没有可能突然爆发

    这次自毁式的闹这一波,就是周鹤延想出来清空猜疑心的法子。周鹤延认为,作为皇帝不会因为儿子不爱同大臣搞关系而对他不满,非但不会不满,就目前来说这应该是加分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