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城池规划-第2/2页

加入书签
    封常清倒是没有怀疑过周钧的决定,只是蹲在坑边,看着不停冒泡的水泥,轻轻说了一句:“此法不宜公开,某当向高都护请令,调兵看护此地。”

    周钧清楚,水泥的配方,只要有人用心去查,早晚都会被人知晓。

    关键在于,配料比例和反应时间,需要不断的实验,才能获取最佳的方案。

    周钧来到封常清的身边,问道:“筑城方案可有了?”

    封常清叫来小吏,又拿出图纸,对周钧说道:“日后建成的焉耆城,城墙外周三十里(12公里),南北向七里,东西向八里。开四处城门,南北为主门,东西为侧门。两道长街,一纵一横,贯穿整个城池。”

    “外城包裹住两座内城,分别是镇守府城和我们身处的这座辅城。内城之间搭建拱形石桥,可供人员和器械来往。城中其它区域按照长安内坊设计,切割划分成二十四坊。”

    周钧:“上水如何布置?”

    封常清:“城南有一处大湖(焉耆相思湖),镇守府城的护城河就是引自那里。一旦焉耆城建成,可翻修水渠,再开凿人工河道。而且,焉耆镇地下水丰富,每一坊也会凿打水井,可供民用。”

    周钧嗯了一声,俯下身来,仔细看着封常清带来的图纸。

    内坊的民宅,在封常清带来的图纸上,被设计成了唐朝常见的进出小院。

    这种设计虽然美观而又大方,但却浪费了宝贵的城市空间,不利于大量容纳人口。

    周钧拿起毛笔,沾了墨,在纸上画下灞川商业街中的连排飞檐小楼,对封常清说道:“可否将焉耆城中的民居,建筑成这种模样?”

    封常清见了皱眉道:“这种宅型倒是少见,彼此相连,又无院墙,住进去会不会拥挤了一些?毕竟,焉耆镇中的人口,不过才三万,即便全部住进新城,房屋也是绰绰有余。”

    周钧放下毛笔,对封常清说道:“现在人少,自然觉得房屋够住。等到以后人多,再想改筑,就要麻烦许多。这种小楼的全套图纸,如果工造司没有的话,我便让长安那里送过来。”

    封常清听见,也没有再反对,点头应了下来。

    在水泥工地上一直忙到傍晚,周钧终于安排好了诸多事宜,这才返回宅中。

    太阳落山之后,周钧没有顾得上吃晚饭,便一头埋进书房之中,开始给长安灞川写信。

    信才写到一半,周钧突然听见院中传来倒地之声。

    心中疑惑,周钧走出书房,发现院中寂静无声,看不到一人。

    周钧下意识的喊了几声,无人回应。

    那些负责守卫的唐卒,眼下居然都不知所踪。

    面露警惕之色的周钧,心知情势不对,朝后退了几步,转身就想撤回房中。

    就在此时,一阵破风声从半空传来,一根银针刺入周钧的脖子。

    用力将银针拔出,周钧还没走上两步,就感觉一阵天旋地转,接着一头栽倒在了地上。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