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完工

加入书签


李母把七个娃儿赶去了四合院过暑假,专心给儿子儿媳们做三顿饭。

因为田静也忙起来了,今年西瓜苗和蔬菜苗一起培育。

不仅是儿童种植队需要蔬菜苗,那些没轮到种西瓜的大棚,也先种蔬菜。

可村里又没有再盖育苗房,她就带着育苗组的组员,给育苗房做了多层的层板,合理利用了空间。

已经是正式工的张石头,抱着大棚的排班记录本,每天巡查一遍一千多个温室大棚的种植品种是对还是不对。

蔬菜出了岔子不怕,西瓜绝对不能出岔子,否则中间会断了上市时间的。

张父看着大孙子那匆忙的背影,对媳妇说:“问问李敏什么时候去看芳草,带上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我们的教育错了,石头的变化很大,比他爹强。”

张母同意,只是,“不知道李敏愿不愿意带我们去。不知道儿媳同不同意。”

张父瞪了媳妇一眼,“要她同意做什么?那天要不是她拦着,石头能挨他爹揍吗?我们能被开除今年的资格吗?”

“你以为只是分不到今年的一万多块吗?比别人少了一万,那个大计划里,就永远比别人少了股份。”

“对啊。”

张母一拍巴掌,“不行不行,我们跟石头和砖头好好谈谈,看看他们愿不愿意把钱借出来,做明年的征收钱。”

张父摇头,“那也不够,还差一半呢。算了,别算计石头和砖头的了,你看看他们身上的干劲,他们有他们努力的目标。”

“我们努力存钱,等存够了,我们去和李村长商量看看能不能补上。大计划还需要钱的。”

“嗯嗯,快扫吧。”

……

九月中旬,库河桥完工。

结算完工钱,工程队撤了,汪洱村民还舍不得离开。

从无到有,他们对这桥有感情。

村委办公室门边贴了一张公告,上面写是修路修桥的各项费用。

桥的材料加上工程队的费用是20.22万。

乡道的材料加上工程队的费用是82.1万元。

汪洱村的人工费用是8.4万元加4.536万元。

村民都识字了,他们死死地盯着8.4万和4.536万看。

这是修桥的壮劳力和修整路基的半劳力的工钱。

一共五百多人,干了三五个月,才12.9万元。

十三万块都不到啊。

人均才两百多块,还是重体力活。

他们人均在一千五到两千五之间,零头都比他们多。

一转身,推开身后的人,就跑回大棚去了。

他们要认真,要努力。

否则,李村长能用工人和汪洱村村民替换了他们。

……

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库河桥开始通行了。

桥头设立了岗哨,张父张母轮流看,每个月二十块的工资。

二十五公里的乡道,两边的树与树之间,被种上了刺蔷薇。

每个村口的岗亭里,聘请了三位汪洱村村民,八个小时轮班制。

乡道暂时不给别的村使用,给钱也不行,因为现在是库山里运输最忙的时节。

那三个村子骂汪洱村是库山里村的走狗。

汪洱村村民不在意,村长说了,跟着库山里村走,才是对的。

等他们村以后也像库山里这样了,犁拾村还不乖乖过来做他们的走狗吗?

李正国也听到了骂声,他向镇里反映。

镇里很快安排人下来给三个村子的村民上文明课。

并且学库山里,挑出村里骂人最狠的村民,做文明组组长。

高帽子一戴,最会骂人的村民,摇身一变,变成了最文明的村民。

三个村的村长也被撤换了下来,由副村长顶上。

要是副村长也负责不了村民的素质教育问题,那就继续换村长。

那三个村的村民变了,路过新乡道,不再乱骂人,还热情地和汪洱村民打招呼。

……

彰山村的田村长,不,前任村长,去了田家。

田老头田老太已经老了。

管家权落在了田永仁夫妻的手上。

对于这个堂哥的牢骚,田永仁不予理会。

他在盼,盼副村长也管不了的时候,村长的帽子能戴在他的头上。

前任村长一眼就明白田永仁的想法,他看向田立文。

“立文,李正国就比你大三岁,已经是正村长了。”

“这次镇里一次连换掉三个村长,让我发现了一个问题。”

田立文偷偷瞥了眼爹,问:“堂伯,有话直说。”

“我发现镇里是大力支持库山里的。”

田永仁呲笑,“这事,大家都心知肚明,否则,那李正国凭什么能贷款两百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