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交钱

加入书签


 要不来就都不来,一来就来六个。

 欧队长杨支书的脸上笑开了花。

 王洪卫不干了,“杨大夫,你偏要看到我被我爹揍是不是?再说了,您一个孤寡老人,买什么宅基地?”

 “滚蛋。”杨大夫推开王洪卫,站在了欧阳梅花后面,“谁告诉你我是孤寡老人的?我有徒弟,我徒弟很快就来了,我要买块宅基地,盖个更敞亮的大房子,做诊室。”

 田静一听,侧开了身子,“杨大夫,您先来吧,既然您打算带着徒弟在库山里继续开诊所,那就是为生产队为社员们谋福利,我家的工分捐赠出两千,资助杨大夫的善举。”

 杨大夫走到办公桌边,“那怎么好意思呢?”

 田静不让杨大夫推拒,她家的工分太多,总会有人说闲话的。

 “生产队里的社员们,平时有个头疼脑热的,去您那里,您有时只叫社员们上山去采药,连诊费都不收,大家都好意思了,您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只管接下就是了,我知道您没多少存款,留着盖房子用吧,两千工分,宅基地和自留地差不多了。”

 “足够了,足够了。”欧队长忙接话,“工分值降到两毛五分钱了,五百块钱用不完的。”

 杨大夫点头,“那我厚脸皮就接下一千六百个工分,剩下四百工分还给李家。”

 “可以的,可以的。”

 欧队长示意杨建军登记并且减掉李家的工分。

 杨大夫拿出一个卷好的手帕,里面是面值不一的零钱,“这里是四百块,老宅基地和自留地的钱,本来我是想厚脸皮叫生产队赊给我新宅基地的,现在豪豪妈帮了忙,我这张老脸还能留着。”

 欧队长和杨支书心中不是滋味,杨大夫一直默默无闻地呆在库山里十来年,是他们忽略了太多。

 可他们还能弥补,“杨大夫打算盖房子的时候说一声,我们两家娃儿多,都能帮忙干活。”

 “好好,我可就等着你们这句话呢。”

 “放心吧,到时候您招呼一声就行。”

 杨大夫算是第一个交了,田静看向队尾的王洪卫,“王洪卫,你先来吧?”

 “不不不,”王洪卫连忙摆手,“这我排第六,我爹肯定不会揍我的。”

 “真不会?”

 “不会的。”

 田静也就不客气了,拿出一把钱来数,把欧队长和杨支书看迷糊了,“田静,你家工分不换了吗?”

 “换,换地种,宅基地还是出钱买,免得你们不好交代,我们也被人诟病。”

 欧队长和杨支书笑呵呵地点头,“田静同志是个好社员,一直都是懂得我们工作的困难。”

 “自古官难做,尤其是做个为民的好官,我改变不了大家的思想,就只能多多支持你们的工作。”

 田静顺势吹捧几句,而且两位确实是一心为民的,她数出两百五十七张大团结。

 “我买三份新宅基地和一份老宅基地,以及四份自留地,和剩下的一亩四分五耕地。”

 钱是杨建军收的,这个年代,别说是库山里这样的生产队了,就是后世,也有很多小单位把会计和出纳合并成一个职位的。

 数了钱,登记了李家买下的宅基地和耕地面积后,杨建军问,“你家还剩下的四千多的工分怎么算?”

 “承包耕地,两亩十二年。”

 两亩十二年?

 不仅欧队长和杨支书杨建军三个人愣了,办公室里的所有人都愣了。

 尤其欧队长搞不懂,他以为李家打算大肆霸占耕地,他都做好失去六亩地的打算了,没想到只被要去了两亩地,还是按照承包责任制来的。

 “为什么?”他问出办公室里所有人的心声。

 “我家人少,要太多的地忙不过来。杨支书,您问问您家孙子愿不愿意帮忙,一个月二十块工钱,活有些重,比如挑水浇地,但是一年十二个月都算工钱,不算农忙农闲。”

 “干,肯定干,你要几个人。”

 杨支书忙应下,他看到欧国昌嘴皮动了,肯定是想抢活。一年两百四十块钱,比种地强。

 “三个,山丘那边要两个跟着看山浇地,菜棚这边要一个跟在陈爷爷身后帮着挑水的。但是要满十八岁的,我们不雇童工。”

 “好好,我那三个儿子家的老大,都满了十八了。”

 欧队长没了开口的机会,偃旗息鼓,见田静接了找零三块钱,他打算叫下一个人,谁知田静又数钱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