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三年后

加入书签


 岁月如梭,转眼过去了三年。

 李惟豪小朋友已经三岁三个月了,弟弟李惟博也快两岁了。

 去年初,改革开放春风吹遍祖国大地,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正式开始。

 库山里各家各户依照原本认养的土地承包了下来。

 这次承包,上缴的公粮统一为每年每亩上缴三百斤的小麦稻谷或者玉米和红薯干。

 虽然小麦的播亩单产也就是两百斤到三百斤之间,但是播亩单产是一季,再加一季玉米或者红薯,和原来的三分之一差不多。

 原来的三分之一产量,需要公社派人下来称重或者估算,这里面操控和作假的可行性太大,不利于公社和农民之间的相互信任。

 而且,这数据,是政府根据各处的产量计算出来的,不偏不倚,整个省内都一样。

 交不上公粮的,可交五十块钱代替。

 而李正国趁着这次,承包了一个六十亩的大山丘,一亩地同样按照五十元的承包费算的。

 山丘在村西之西,距离几里路远,全部种上了苹果树,只有苹果树适合库山里的土质。

 苹果苗是小虎帮忙采购进来的。

 欧阳雷不在,要任何东西,只能和小虎要准确的数量,免得露馅,当然,苗经过田静的手,成活率百分百。

 苹果树的株距拉得比较宽,又给种上了西瓜。

 去年,李家只是西瓜的收入,就有六千多块钱,不仅把当年的承包费赚回来了,还赚了一半。

 社员们眼红了,西瓜这么赚钱的吗?听说外面卖一毛五分到两毛的,李家直接一毛钱兑给小虎的。

 不愁卖不愁运,辛苦几个月,就赚了三千块钱?

 虽然这三年,库山里的日子蒸蒸日上,地里的收成饱了肚皮,门口的自留地加荒滩地的棉花饱了钱袋子,可是谁也没有嫌钱多的呀。

 有胆的就想跟着承包山丘,没胆子的就打算在荒滩地里试试。

 队长一听说都想种西瓜,立刻把社员们批评了一顿。

 “都种西瓜?不吃饭了?不卖棉花了?我可是给公社保证今年再送一批棉花给公社的,你们的好日子是哪里来的?咱们第一生产队的称号是怎么得来的?”

 “想种可以,要不就承包山丘,要不就用你们家门口的三分地种,路南的自留地和荒滩地,还给我套种棉花和玉米,过了两年好日子,都快不知道你们姓什么了。”

 “再说了,田静有育苗的能力,你们有吗?看人家赚钱眼红了,你也得有那个本事啊。”

 社员忙赔笑,“我们买,我们买李家的苗,我们少种点。就是请队长去说说,能不能叫小虎同志一起收了?我们再忙两年,口袋里有钱了,家里的娃儿都能成家分家了,队长也高兴不是?”

 欧队长气笑了,就知道拿人口基数来威胁他,他抬手点着这些老油条。

 “你们总是拿我这张老脸去卖,万一哪天田静和正国不认我这张老脸了,看你们怎么办?”

 “不会的,不会的,队长一心为生产队里,而且田静就是个嘴硬心软的,正国也一心为家乡,我们齐心协力努力为库山里创收。”

 “狗屁!”欧队长笑骂这些人,“你们的收入又没有上交队里。”

 “我们的承包费不是吗?你先去问问,要是田静同意我们一起种西瓜,我们都去承包西边的那一片低矮的山丘。”

 这话,确实打动了欧队长,西边那片土山丘,要是能合理利用上,不仅是队里的收入,也是队里干部的成绩,同时也是公社干部的成绩。

 听说生产大队和生产队都要改成村了,他不想往上爬,可他要支持一直看重他的书记同志。

 “好吧,我去问问,你们别抱太大的希望。”

 社员们欢呼,队长出面,多多少少是会有些收获的。

 ……

 田静带着两个儿子两个侄子和小麦在家做饭,正是农忙时节。

 春耕刚结束,山丘那边在忙着栽西瓜苗。

 不仅她家六十亩地的一万多棵西瓜苗要栽,大堂哥家也跟着承包了一个不小的山丘,有四十多亩地也要栽。

 这三年,欧阳梅花跟着种田不行,栽种各类秧苗还是可以的。

 所以两岁半的李惟言和两岁的陈福,也都被放在了她这里,她戏称自己是幼儿园园长,因为两个侄子,不管是不是农忙,都会闹着过来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