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提兵北上-第2/4页

加入书签
 不管有没有事,都必须往回发。内容涵盖当地各项事情,越详细越好。

 至于真正的情报人员,等这次事情结束之后,再做安排。目前,先用这种方式来。”

 孙杰放下手中的册子,开口说道。

 这种法子虽然效率不高,但成本最低。

 先让秦商的这些店铺兼职此事,等这次战事结束之后,再做重新做安排。

 “遵命!”

 杨临走了出去,房间中只剩下孙杰一人。

 夜深了,空气中的露气浓郁。

 这小冰河时期里,才是金秋时节,外面便已经冷的站不住人。

 好在帐篷中有一个小铜炉,驱散了不少寒冷。

 第二天,天刚刚亮,孙杰率领着军队出发了。

 没多久,来到了潼关外面。

 里面的守军在看到孙杰的队伍时,一个个惶恐的厉害。

 没收到上面的命令,说今天有兵马经过。

 实在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只能把城门死死关闭,守在城墙上。

 潼关是扼守陕西的交通要道,只能从这里过去,没有第二条路选择。

 没有朝廷发下来的关防印信,想要提兵到处乱跑,压根没那个可能。

 除非像流贼那样,捡小路乱窜。

 不过,这样的话,要绕很远的路。

 问题不是很大,孙杰出示了自己的身份凭证,然后又花了一笔钱,自然进了城。

 城中的这些守军可不在乎孙杰他们去哪,将领们见有钱赚,自然会放孙杰过去。

 不是流贼,又是官军序列,也不用担心什么。

 昌盛之年想要进入,难于上天。可如今,天下早就烂了。

 过了潼关,进入了山西境地。

 潼关以东的地形和陕西关中差不多,但往北的话,就和陕西陕北差不多了。

 想要去京城附近,就要走大同、宣府那条路,这条路最近,最省事。

 孙杰带着军队一路北上,朝着大同方向前进。

 这么一支军队出现在山西境内,凡是经过的县城,都惊慌失措。

 和潼关守将的反应差不多,压根没收到朝廷的关防命令,根本不知道孙杰的兵马从何处而来,又准备往何处而去。

 他们这些人,急匆匆的把这个情况往京城送去。

 孙杰可不会在乎这些惊惶无措的官员,大大方方的走在官道上。

 山西的守军,精锐的那部分被调到了京城,剩下的都是卫所废物,除了睁眼看之外,哪里还敢出城?

 要是寻常流贼,说不定还敢派一些兵马出去骚扰。

 可这支军队令行禁止,军纪严整,人人有甲,这怎么敢出去?

 这一路而去,压根没遇到什么事,反倒是远在京城的崇祯寝食难安。

 北边的建奴正磨刀霍霍,兵力正往京城附近调动,还没等兵马全部到达,怎么突然有一支兵马出现在山西腹地?

 而且,看那样子还是准备去大同。

 这就离大谱了,去大同还能去哪里?不可能直接破关出去草原吧?

 既然如此的话,那就只有一个目标了。

 过大同,经宣化,往京城。

 除了这条线路之外,崇祯实在想不到还有什么目的。

 山西的兵马该调的都调走了,这支兵马是哪里来的?

 之前压根没听到消息。

 皇帝本就是权利敏感生物,这种不受掌控的事情让崇祯坐立不安,如芒刺背。

 御书房中,新任内阁首辅刘宇亮、兵部尚书杨嗣昌,以及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的陈新甲。

 这个陈新甲,倒是有几分本事。

 他的官位是杨嗣昌推举来的,两人之间关系密切。

 按照原本的历史,再过两年,他将会成为兵部尚书。

 兵部尚书没什么稀奇,关键是他的举人身份。

 纵观整个大明王朝,能以举人身份做到尚书一职的人,也就他陈新甲和弘治年间的工部尚书贾俊两人了。

 整个大明王朝将近三百年,以举人身份做到一部要员的人,就他们两个。

 说起来,这人也是一个悲情人物。不是说他有多么慷慨大义,实在是因为死的窝囊。

 崇祯十五年,松锦大战失败之后,崇祯愈发觉得局势败坏,便密使他与建奴和议。

 后来因为家童无意间泄露消息,舆论大哗,被恼羞成怒的崇祯以莫须有的罪名所杀。

 崇祯就是一个典型的甩锅侠,对,都是他的,错,都是臣子的。

 而陈新甲,便是那个可怜兮兮的背锅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