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修坞堡,谋发展-第2/3页

加入书签
 这些人里面能力出众的,就招为夜不收,能力差的,就按照普通兵丁训练,只有一个条件,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成军。”

 “遵大人令!”

 陈虎站起,朝着孙杰拱手领命。

 陈虎的能力要比赵大顶和梁五强,这些人就全交给他。

 至于赵大顶和梁五,这两人还有别的事要做。

 目光来到了赵大顶和梁五身上,道:“从明天开始,你们两个带着你们麾下,控制那些俘虏劳作。

 我打算修建几个砖瓦窑、水泥窑和石灰窑,到时候你们就押着这些俘虏。要是有人不听话,第一次打,第二次饿,第三次最直接杀,对这些丧尽天良的流贼用不着客气。

 至于这些东西怎么盖,你们不用管,我到时候会负责。”

 那种现代化的砖瓦窑、水泥窑和石灰窑孙杰不会搞,但那些传统的老式烧窑,差不多能弄出来。

 这种产能落后,工艺落后,结构简单的烧窑,网上一搜一大堆,也没什么困难的。

 这三种窑想要产出,还有一个关键性的东西,那就是煤炭。

 不过,这个问题孙杰很早之前就考虑过。

 孙杰现在所处的地方,位于富平县西北边,处在富平耀州交界处偏富平一点,再往西北方向不远,就是耀州了。

 那里的煤矿数量可不少,很多都是露天矿,到时候直接在那里采煤就行。

 也不怕找不到煤矿,在现代,都是采了多年的老煤矿,一个地方一个坑,都是摆在明面上的,摸鸭子过河就行,也费不着费尽心机,漫无目的的乱找。

 其实,这个时代,那边就有一些煤矿,但开采技术有限,以及各种工艺限制,开采出来的煤矿只是少部分,尚未开采的煤矿依旧很多。

 如今人荒马乱,前些年高迎祥等这些流贼在这里活动,城外基本上都是无人区了,除了一些距离城池较近的煤矿还有人开采之外,剩余的地方,早就没人了。

 而且煤矿所在的地方,大部分都在荒郊野岭,也不怕被人发现。

 再说了,身上还披着秦王府的皮,怕什么?

 秦王府这么大的王府,挖点煤怎么了?这很合理好吧?

 从一开始,孙杰就想到这些了,所以将地方安在这里。

 赵大顶和梁五不知道水泥是什么,但没有多问,两人朝着孙杰拱拱手,接下了命令。

 “还有一些其他的事,你们注意一下......”

 孙杰再次说道。

 差不多半个时辰,吩咐完所有的事情,便让他们去准备。

 他们离开后,孙杰也走出帐篷,去了陈德那里。

 陈德刚从地里回来,正吃晚饭。

 见孙杰进来,急忙放下手中的碗筷,恭敬的站在旁边。

 他的家人站在他身后,态度恭敬。

 孙杰毫不在意的招招手,道:“行了,坐下吧,坐下说话!”

 话是这样说,可陈德依旧恭敬,半弯着腰站在孙杰面前,没有坐下的意思。

 孙杰见此,也没多说什么。

 “今天来你这里,就是问问,你们这些人里面,有没有泥瓦匠?木匠也行!”孙杰开口道。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建立了严苛的户籍制度。

 匠人被归为匠户,子子孙孙都是匠人,且地位低下。

 但这种严苛的户籍制度,在明中期就开始逐渐崩坏。

 “有,还不少。”陈德回道。

 孙杰眼睛一亮,笑容浮现在脸上,“怎么说?”

 陈德老实的说道:“我们村子距离边墙不是很远,往年农闲时,朝廷会征发徭役,修补城墙。

 次数多了,一来二去的,也学会了手艺。我们修的是边墙,不能有差错,修的时候专门有人教。大人是要盖房子吧?这盖房子可要比盖城墙简单多了!”

 “不是盖房子,就是盖几个砖瓦窑石灰窑什么的,也不需要有多么厉害,能明白事理,听得懂话就行!”孙杰语气舒缓,心情大好。

 着实没想到,陈家村里还有这种能人。

 其实也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住的距离边墙近,每年农闲时就会被朝廷征发徭役修建城墙。

 朱元璋登基之后,征发徭役基本上都是就近原则。

 当年修建中都凤阳时,征发的便是凤阳周边的百姓。

 其实古代的村子里,几乎每个村子里都会有那么几个能工巧匠。

 ......

 从陈德那里回来,孙杰心情大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