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238章 剑阁天险

加入书签


益州,西汉开始设置的行政区划,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一带。

殷商时期是巴人生活的地方。

战国末期秦国灭了巴蜀之后在原巴蜀地区设置了巴郡和蜀郡。

元封五年(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13刺史部,四川地区为益州部,别称刀州。辖境相当今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省市大部;湖北省西北部及甘肃省小部分地区。东汉治雒县(今四川广汉市北)。中平年间移治绵竹县(今四川德阳市东北)。兴平年间又移治成都县(今四川成都市)。

叶天到达益州的时候,郭嘉率领的二十几万大军和贾诩带领的十万大军已经汇合进入了益州,蜀地地形复杂,山脉林立,道路狭小,很不利于大批军队进入,尤其是剑阁一代,而真正能够阻挡东方军队的就是剑阁。

剑门关距县城12公里,距剑州古城30公里,剑门关壁立千仞,横亘绵延。若天垒城郭,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唐代诗人李白《蜀道难》中有云:“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渡愁攀援”,极力描写剑门关之艰、险、难,无愧“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名。

说起剑阁,就不得不说一说姜维,姜维守剑阁,把钟会玩得死去活来,不论他派多少兵力,都被姜维打退。

姜维,字伯约,号幼麒,天水冀(今甘肃甘谷县六峰乡)人,蜀汉大将军,第四代执政大臣。诸葛亮北伐事业的继承者。

少孤,好郑氏学,才兼于人。曾为魏天水郡中郎将,后降蜀官至大将军。

维忠勤时事、思虑精密、敏于军事,既有胆义,又兼心存汉室深得诸葛器重。随诸葛出祁山,久经沙场,累立战功。

姜维继诸葛之略,以攻代守,恢复汉室。又思实际,由是练西方风俗,欲以羌胡为翼,断陇西所属,拓界厉兵。于是伺机十一次兵伐中原,摧破郭淮,降李简部、斩魏将徐质、破大敌王经,一时挫魏国之威。又段谷胡济失约退败。侯和为艾破。奈先费祎裁制,后宦臣黄皓弄权,互有胜负,悉未成功。及后主降艾,敕维降,维乃佯降于会,策会反,图中原欲以杀会重扶汉室,乃事败,维及妻子皆遇害。南北朝时,西魏封姜维开明王,旧有彩楼四十八座,壮其品之高,节之坚。“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说的就是姜维。

当年姜维守剑阁的大致情况:

钟会从斜谷、骆谷、子午谷三路并进,直入汉中,留2万人围攻汉、乐二城,都不能攻占。汉中围督柳隐坚守黄金关,钟会派偏将前来攻打,都不能取胜。这时阳安关口守将蒋舒开城门投降,傅佥战死,继克关城,钟会攻乐城不下,闻关口已克,引兵长驱南下。姜维想要去援救阳平关,却听说已经失陷,张翼、董厥也到达汉寿,姜维、廖化也舍弃阴平退回,刚好和张翼等会合。于是,姜维退守剑阁,抵御钟会。

钟会前有剑阁雄关,寸步难进,后黄金、乐城、汉城三地要隘,东溯汉水、芒刺在背。要是拖拉下去,形势真如姜维所预计:“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

到时退兵,蜀汉若诸城并出,前后夹击,那就比昔年曹爽更惨了。

于是钟会又干起最拿手的,动笔杆子,寄希望于原为魏人的姜维归降,致书于姜维:“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畅东方,远近莫不归名。每惟畴昔,尝同大化,吴札、郑乔,能喻斯好。”

姜维不同蒋斌,置之不理,钟会文笔虽佳,面对天险,还是得用武略攻之,只得硬着头皮强攻剑阁,姜维列营守险。试想魏军强攻黄金、汉乐已近两月尚且不下,又安能一鼓攻克剑门,只是白白损兵折将罢了。攻关不克,钟会只得暂时引兵后退,蜀军保险拒守。魏军真处于“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又是前狼后虎、进退维谷的僵局。

十月,邓艾趁姜维被钟会牵制在剑阁,率军自阴平沿景谷道东向南转进,南出剑阁两百多里,攀登小道,凿山开路,越过7百余里无人烟的险域,“粮运将匮,频於危殆”,直抵江油。江油关据石门,临涪水,一面大江,三面悬崖,是和剑阁齐名的天险,但江油守将马邈却不战而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