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八章 曾经仙山,如今遗土-第2/2页

加入书签
    到宋代以后,大峨山道教逐渐绝迹,道士多迁至绥山,即二峨山、还有青城山。大峨山逐渐成为佛教名山,普贤菩萨道场。

    张三丰集载他于晚年拜峨眉山,见山上道教一片荒落,宫观苍凉,于是他在诗中写到

    “洞口瑶草封丹室,静中谁识古仙客”。

    峨眉山的衰落,可以说是道教被佛教吞并的一个缩影,在文化的碰撞中失去了过去的一切,最后甚至流为佛门之所,而在武侠小说面世之后,则更是悲凉,无数人只知峨眉山郭襄女侠,然不记得曾经那些仙人道者。

    无人记得,春秋时代,白衣一啸,天上一道惊雷过,人间拳法终诞出。

    无人记得,春秋末年,苍剑挥舞,人游山中得剑法,三千越甲可吞吴。

    无人记得,山下北方,大雪漫世,皇人到此居净土,苍玉为屋见黄帝。

    无人记得,列仙传语,羌人卖羊,乘羊化木入巴蜀,摘得绥山取一桃。

    新的文化与旧的文化碰撞,道教失去了圣地,直至后来明朝末年,待到西游记一书被写下,峨眉山上只言普贤菩萨,半点也不提那位白衣真客。

    孙长宁忽然沉默下来,陈于淳感到气氛变化,于是开口询问,而孙长宁直道

    “师伯,你说我师傅自峨眉山上下来,然而二峨山如今还有道士吗”

    这个问题问的,陈于淳叹了口气

    “宫阙楼台都是遗址,明末之乱,清初之变,斥道扬佛,现在峨眉之道,确实不在二峨山顶了。”

    “我们的功法已经失传,算上我师傅,也是王青帘的师傅,我们这一脉只有五个人,而师傅那一辈,只有三个人。”

    “也就是说,加上你,现在也只有九个人而已。”

    陈于淳说到这里,反而语气变得平稳了很多。

    “世事轮转,古来道家洞天,如今成为佛教净土,也是因果注定,有时候天地自然之道不可更改,道祖老聃说过,顺其自然,无为无不为。”

    “道家也曾经繁盛过,在唐宋时代,也曾远传中亚,但没有佛家那么可怕,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四百八十寺只是虚指,这首古诗明确的说出来了,当初的佛家是何等强盛。”

    陈于淳说着“清朝刘世琦所作南朝寺考序梁世合寺二千八百四十六,而都下乃有七百余寺,这都下,指的就是金陵。”

    ,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