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乌汪的舌头

加入书签


        一个月后。

        我醒来了,走道上的灯亮了,牢房的栅栏门被自动打开了。

        一个声音从走道上传进了牢房里:都起来!都出来!都起来!都出来!都起来!都出来……

        这种声音是每天晨起的闹钟,早上六点准时开启。

        每天早晨醒来,我都不会迟疑,立刻从睡袋里爬出来,弯腰走出牢房,沿着通道走向出口。

        我第一天被他们“请”进农场时,他们说农场缺人手,请我过来帮一段时间忙,忙完了便放我走。

        可是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月,他们为什么还不放我走呢?

        我想逃跑,他们说我想逃跑的话,只有死路一条。

        所以,今天我想找一个“我们”的人问一问。

        我有太多的疑惑,可是“我们”这些人默不作声,就像哑巴一样。

        从猴面包树洞里走出来后,我们在树林里沿路找寻猴面包树果充饥。

        这个季节,每棵猴面包树上都会垂下上百或几百颗猴面包树果,我们不愁每天的早餐和晚餐没有着落。

        一个月来,我和这些人没有说过一句话。

        我没有和这些人说话,是因为我观察到他们这些人从不互相交谈,甚至连眼神交流都没有。

        我们在猴面包树林中穿行时,我听到前面几棵树上发出了“吱吱”“唧唧”的声音。

        我循声望去,原来是一群猴子在树上。

        这些猴子的叫声响亮,声音像唱美声的歌者,和我们家乡动物园里的猴子叫声不一样。我们那儿的猴子叫声沙哑,更像摇滚歌手。

        猴子也有方言。

        某国研究人员通过长期研究后得出结论,认为除人类以外的哺乳动物,在叫声上也存在地区差异。

        研究人员对0-18岁的猴子发出的“咕”的叫声进行了比较,他们发现猴子出生9个月后在叫声上会有地区差异。

        猴子叫声的地区差别就相当于人类的方言。猴子的叫声也是从亲人和它所在的集体继承下来的,猴子的声音实际上就是人类语言的根。

        想到这些,我扫视了一圈身边这些边走边吃猴面包树果的巴挹人,他们如果歌唱的话,歌声一定高亢嘹亮。

        走出猴面包树林后,我们跑进了草甸,我还是跑在队伍的最后面。

        对于像我这样一位有一定跑步基础的跑者来说,他们的跑速并不算快,配速一般稳定在6分钟左右。

        草甸里的杂草大多齐腰深,不过草甸里有很多条路,我们每天往返石头山洞和猴面包树洞时,就会从中选择一条路跑进和跑出草甸。

        今天跑的这条路,路面有些凹凸不平,我跑得很谨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