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儒家镇世,张浚娓娓说北伐。

加入书签


        或许各花入各眼,范成大之名声在南宋历史上绝对能排在前五,因为他完美的切合当时和后世文人的追求。

        历经州县而官声赫赫,入朝拜相而光耀门楣,诗文传世而为天下传唱。

        其实遍观神州数千年历史,真正主宰王朝更迭和社会发展的,从来都是文人,秦以法家大兴,汉以黄老代秦,其后儒家汲取百家精髓,成为往后两千年不变的国学。

        其后夷汉之争却成道统之争,但凡披发左礽尽是蛮夷,束发右礽乃是汉家正统。

        汉家入蛮夷则蛮夷之,蛮夷入汉家则汉家之。

        犬戎,鬼方,匈奴,鲜卑,瓦剌,契丹,蒙古,后金都是边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冲击中原王朝,最终被先进的汉文化同化和融合,成为汉文化圈的一份子。

        从这一点上来说,儒家教化之功是起了巨大作用的。

        而儒家成为显学,在后世之人划分的封建社会对标道家,佛家,墨家,名家,阴阳家并一直压制其发展,未尝不是时代的选择。

        能与儒家相提并论的便是法家了,可惜时代决定了法家虽不可或缺,但也有局限性。

        两千年封建社会,便是家天下,法不能一以贯之。

        至于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景。

        何况儒家也在暗暗挖法家的墙角,譬如亲亲相隐,也是坏法的习俗,而这一观点虽不入历朝之法典,但也是约定俗成的暗规。

        不但士人遵行,就连黎民百姓也会奉行,而官府也会参考,并做出量刑标准。

        杨广在御街南段继续行走,由于在范成大宅邸盘桓了差不多半个时辰,此时的天色已然全黑,但街道却是亮如白昼,每个十步便有街灯照亮街道,更别提两旁店铺的灯光照在街面上,让街道纤毫毕现。

        戌时的临安御街南段,正是人声鼎沸之时,各种叫卖声不绝于耳,各色人等在这条繁华的街道上往来不已,街上行人摩肩接踵,又有各种形制车驾往来不休,其热闹程度不亚于当年张择端绘就的清明上河图之盛景也。

        (本章未完,请翻页)

        杨广找了一家酒楼,在伙计极为热情的招呼态度下上了二楼,找了个临街的窗口坐了下来,点了几份伙计推荐的菜品,又要了一壶女儿红,手持精美瓷杯,看着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

        敲门声响起,杨广一拂袖,房门无风自开,只见一位白发紫袍老者站立与房门之外,他身后还跟着几个家丁模样的人。

        老人看到房门自开,也是脸露惊容,随即敛去诧异,拱手说道:“老夫在街上看到阁下自饮自斟,特来讨一杯酒水,但愿模样打扰你的清净才是!”

        杨广微微点头说道:“这个时代,你也算有资格和我对饮,请!”

        老人挥挥手,几个家丁悄无声息的退了下去,他走进房间,关上房门,一撩衣襟坐在杨广对面,自顾自的倒了一杯女儿红,拿起瓷杯,和杨广一样的在手中把玩,却没有开口说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