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世外建康,盂兰盆节佛气浓

加入书签


        中元节前一天,杨旷一行五人到达建康。

        建康是东晋、南朝宋、齐、梁、陈五代京师的名称,六朝时期华夏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六朝时期的建康城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以建康为代表的南朝文化,与西方的古罗马被称为人类古典文明的两大中心,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西晋避愍帝司马邺讳更建邺名为建康。东晋南朝继承了建康的名称,并在此建都。

        做为终结南北朝乱世和国家分裂的大隋,导致了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北移。从公元280年到公元581年,是建康历史上最辉煌的三百年。而后大隋建立,建康的重要性被大大削弱。以岭南宋阀,建康周边落寞贵族为一体的江南士族,一直游离于大隋政权之外。

        所以在大隋短短三十八年的统治时期,南方士族虽然对大隋臣服,却一直没有真正的融入中原,不管是儒家吹嘘的开皇之治,还是大业前期的四夷宾服,万邦来朝,南方士族都在冷眼旁观,至于后来隋帝三征高句丽,致使大隋动摇国本,大业十年以后各地起义风起云涌,南方士族还是隔岸观火,没有真正的涉足中原风云。

        不管中原何等金戈铁马,腥风血雨。江南之地高门大户牵鹰走马,倚红偎翠。寒门士子埋头读书,农人田间地头。仿佛生活在一片世外桃源,和中原的凄惨模样截然不同。

        建康城中游人如织,城外良田稻花飘香,秦淮河畔小贩叫卖之声此起彼伏,河中无数画舫烛光摇曳,欢笑声声传数里。

        杨旷对杨林说道:“老叔,这才是真正的江南烟花地,富庶鱼米乡。父皇在位时,对南方怀之以柔,南方士族也拥护我大隋统治,徭役赋税从来不缺,毕竟南方富庶,不缺那三瓜两枣。我执掌大隋时,修宫城,修长城,修运河,征讨各方不臣,南方士族也是出了大力,财货徭役兵员没有短缺过丝毫,这让我没有平定南方的借口。等到杨勇屡出昏招,中原遍地烽烟。南方依然自娱自乐,笑看天下纷争。在南方士族眼里和心里,管你中原是战乱还是繁华,我自冷眼旁观。中原战乱,南方闭门自守,坐看各方流血漂橹。中原繁华,士子北出游离,商旅财货往来。”

        杨林想了想才说道:“在他

        (本章未完,请翻页)

        们看来,只有深植当地的高门,朝廷无论远近都和他们没有太大的关系,流水的王朝,不变的世家。”

        杨旷笑容在脸上扩散开来:“老叔一语中的。说道好啊,流水的王朝,不变的世家。南方虽然软,但是可不好欺负,谁要惹了南方士族,绝对没有好下场,这些百年千年世家都有自己的生存本领,很少有世家会走上前台。”

        盂兰盆节(别名:盂兰盆会),是指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的节日。有些地方俗称该节日为鬼节、施孤,或亡人节、七月半等。一定意义上,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

        盂兰盆中“盂兰”意思是“倒悬”;“盆”的意思是“救器”,所以,“盂兰盆”的意思是用来救倒悬痛苦的器物,衍生出来的意思是:用盆子装满百味五果,供养佛陀和僧侣,以拯救入地狱的苦难众生。

        《佛说盂兰盆经》的经题解释有两种说法︰一说“盂兰”是梵音,义为倒悬;“盆”是华言,指盛食供僧的器皿。第二说以为“盂兰盆”三字都是梵语音译。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三十四:“盂兰盆,此言讹也。正言乌蓝婆拏,此译云︰倒悬。案西国法,至于众僧自恣之日,云先亡有罪,家复绝嗣,亦无人飨祭,则于鬼趣之中受倒悬之苦。佛令于三宝田中供具奉施佛僧,祐资彼先亡,以救先亡倒悬饥饿之苦。旧云︰盂兰盆是贮食之器者,此言误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