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序(二)

加入书签


        茂密的林海深处,有一个小小村寨。说它小,却是小极: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约莫三五户人家。一半瓦房,一半草舍,还有竹篱厕所,栅栏猪圈,木板鸡舍,组成一幅独特的原始山林村落图!没有电——说实在的,也拉不起电。像这样小的村寨,即使水电局的领导比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还要善良,不要他们一文钱,只花几两力气就能把电拉上,也是不能成功。是他们不喜欢现代文明生活?不是的。他们不是苦行僧,更不是德深道广、喜好清静、不与外人相通的隐者,而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普通人。有欲望,有情爱,有家小,当然也有追求。他们对录音机播放的流行乐曲、电视机映出的蹊跷影像,也曾垂涎三尺,梦寐以求------是他们不懂得使用吗?也不是的。他们亦有一个聪明的大脑,一双巧手能劈出薄如纸片的竹篾,能编织滴水不漏的炕席,能做出精巧的家具,能伺弄娇嫩的花草------难道说“咔嚓”一响的拉开关、拧旋钮就学不会?究其原因,却是天时地利甚于人为,由于村小人稀,电用不了多少,损耗大得吓人,电费翻了十几倍,负担太重,致使那些曾花费心机安装上电气的人家只能唉声叹气,心有不甘地掐断了事-------因此,无论白天黑夜,要不是那几只耸着耳朵、样子挺凶的看家狗狂吠几声.几只刚生下蛋、脸红颈粗的老母鸡欢叫几声,几只衣着华丽、姿态威猛的大公鸡啼鸣几声,给村中带来一丝活气,着

        (本章未完,请翻页)

        实让人很难相信这里有一个村寨。

        也许就因这一和自然原因,有些人便给他们加上愚昧、无知、野蛮等等恶名,诸如“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流泪的红蜡烛”、“爬满青藤的老屋”------虽说是为了歌颂光明,揭露黑暗,警醒后人,其一片苦心,足以折服人心。其实,世上万物,大抵如此:没有落后,何来先进?愚昧孕育着智慧,野蛮进化出文明,没有大奸大恶,怎能彰显尽善尽美?日月轮转,春去秋来,世事无常,熙熙攘攘……换一种视觉,就会发现他们的许多优点:素平的不拘小节,处事的通情达理,待人的敦厚纯朴,以及聪敏的才智都会给每个熟识者一种宾服至极感。要是你在这里生活一段时间,就会发现那清澈的溪流足可以洁净您的身体,高峻的山恋可以锻炼您的意志,翠绿的森林可以陶冶您的性情,清凉的山风可以吹去酷热的署气。簇簇野花、丛丛小草、累累果实足可以使您得到醉心的满足。更重要的是,您还能发现一颗颗纯真善良、有崇高理想、对事业无限追求、有幸福的家庭和纯洁的爱情带来的欢笑着的心!余自幼喜好清淡,专遵隐逸,无意于红尘盛世,奢求于寂静山林,妄想与白云野鹤、青松翠柏结为挚友,虚度有生之年。熟料“逃”到这里生活不足一载,就被此地风情所陶醉,抛却了虚无主义人生观,重又回到现实中来。立志上进,努力做一个在为别人生活的道路上去追求人生幸福的人------为表此情,我

        (本章未完,请翻页)

        决定给这些普普通通、极小极小、不为人们留意的村寨里生活的山民们作一首赞歌。但是,由于本人能力、水平均有限,始终了却不了这一愿心,为此常耿耿于怀。无奈之际就把那些耳闻目睹的山林逸事,用东鳞西爪的笔法勾勒出来,以充此愿。

        今天把它拿出来,亦是一时冲动。因为其观点奇诡,言辞粗野狂妄,文理语句又不通顺,通篇皆是毛病。要是没有“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鼓动,要是没有通俗文艺热的支使,以及社会上流行的那些天马行空之武侠小说的帮忖,无论如何,我是不会把它拿出来的。这里我再重复一句,文中句法错误、观点谬误随处可见,望诸君翻阅时批评指正.余心方安。特撰《清平乐》为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