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大略

加入书签


郑海没有亲来,只租用了南京私商的一条船,将人发来宁德,毕竟他仍吃着朝廷的饭,还是漕运旗官,不能太散漫。这次郑海给楚峰带来了两百匠户,军、工匠皆有,并托来信息说,之所以轻易吸收这么多人,是因为一个叫赵沧瀛的人暗里活动,报知少爷,好查证清楚,还有,唐凌收拢了千余新流民,正赶往宁德途中。

    楚峰把人通通塞给赵沧瀛,如今官兵镇在地方,造船这种事太张扬了,除了继续找木料外,暂时搁下其它工程。但总不能闲着啊,于是吩咐所有木匠,建造农具,譬如水转筒车,它靠流水带动,将河水自动吸上梯田,宁德山田多,这玩意能大大减轻农务,事前多准备,省得临时慌忙。

    《诸器图说》一书上有水车图样,用不着他这个穿越的人去费心搞发明,派给工匠便完事。

    少爷缴纳五千两白银,替大伙出银代役了!

    消息在流民寨中炸了锅似的传开。

    甭管州府衙门怎么做,楚少爷百般施舍,出资帮助流民,在大明来说,始终都一大善举,这跟免除杂役没啥区别了,各位要是去别的地方讨生活,还摊不上这种好处呢,即使附着少爷当佃户,也比其它地方强,谁脑壳坏了还造谣?揍他!

    因为楚峰的继续施予,原来浮动的人心,瞬间平抚下来,所有谣言止于事实。

    楚峰暗暗松口气,在这犬牙交错的地方生存下来,着实不是件易事,虽然花钱处理了佥役,可长期以往,金山银山也撑不下去啊,要想成就一番基业,恐怕要成为一名更财粗势大的乡绅土豪才行。

    楚庄在经济、民生、兵科方面都一块儿发展,涉及范围太大,却贪多嚼不烂,没有一面强项,处处虚隙、薄弱,禁不起人轻轻一戳。孟常提议,是否改变一下方略?

    楚峰想也不想就否决了。民事安定,才能滋息,兵科肯定少不得;兵科取于民,民生也少不得;没有安定大后方,经济更是纯属泡沫。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在大明来说,楚峰是个偷窥过‘将来’的人,深知富人养兵,数量太少,经不起事儿,了不起当个土豪;苛民征兵,军心不稳,好比那屡战屡败、腐朽至骨髓里的大明军队,最不要得;穷兵黩武,死得也快,诸如各地农民起义军,后勤打哪来?抢?抢没了吃人?不不不,咱是文明人,再怎么着也要讲原则。

    这些,是以天下宏观局势来说的,楚峰就算没有争雄之心,但起码也得居安思危,尽全力保障自己的利益。现在虽然过得不如意,但还不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凑合着呗。

    少爷向来不做无谓的事,可所有人都不明白,少爷到底在坚持什么?或者,在等待什么良机?

    答案只存于楚峰心中。

    ......

    自从万历四十六(1616)年,努尔哈赤黄衣称朕,颁布“七大恨”,起兵反明,至此,明边境就没有一年停息过烽火,努尔哈赤与明将袁崇焕在宁远交战,受伤大败而回后,才少了点狼烟,至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努尔哈赤炮伤不治死去,之后的时间里,是大明最为平静的时期,但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集团,承载着他的理念和梦想,却一天也没能安逸。

    努尔哈赤时代,后金四处掠夺,与傍邻的关系极差,如今受明朝、蒙古、朝鲜三方包围,处境十分孤立。这种境况,后金必须不断征掠、扩张、壮大,才能存立于世,有点象饮鸩止渴,奈何时局残酷,即便不得已,也得铁了心继续下去。

    之后,皇太极风风光光继承了汗位,事实上,能顺利登上汗位,多亏了大贝勒代善让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