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离割

加入书签


    北京,东安门北侧.

    一所看似并不华丽的庭院建筑,四周杵着一群鲜衣番役,摆着腊月寒霜似的脸,冷眼鸱视周围一切,身后的门庭顶上,挂着副能叫京师所有人一见就两腿发软的官署牌匾--东缉事厂,简称东厂。

    “皇上造的黄花梨龙椅快完成了吧?”一名五十多岁,身材高大却透着一股子虚浮的太监,一边看着折子,一边漫不经心的问。

    桌旁的王体乾哈腰说:“回千岁,已近完工。”

    大明朝有几个‘千岁’,跟前坐着的太监,自然就是威震朝野的九千岁魏忠贤了,他正阅览东厂发回公函。“皇上前一个木梳匣可曾卖掉了?”

    “礼部尚书黄立极花三千两买去了,千岁,皇上并不缺钱,何苦要卖?”王体乾困惑不已。

    “对于自己的得意之作,总是希望遇到识货之人,卖了就好,皇上精神亦能有所寄托。”世人都知道,熹宗荒废朝政,只喜欢木匠活,但自小照顾他长大的魏忠贤却清楚,熹宗性格内向、软弱,无心也无力去操持这偌大的江山社稷,面对言路的指责,烦不胜烦,索性就锁在小天地里,摆弄自己喜爱的东西,聊以慰籍。如此糊涂也好,如果换是一位英明之主,何来他魏忠贤这份权势?!

    啪!

    魏忠贤忽然将手头公函砸下地,冷哼道:“岂有此理!”

    王体乾拣起来翻看一遍,阴阳怪气说:“千岁,何须着意于一个小小的镇抚使?死了便死了。”

    东厂侦骑遍布朝野,各地任何动静,最迟不过十天时间,都会呈报于东厂衙门内。只是,这如山公函中,愣是挑出一桩令魏忠贤窝心的案子。“咱家不是在意陈士雄,而是恼那东林秦党,孟氏的后裔,死而不僵,先是劫饷,后是杀官,而且杀的还是东厂人,这不是给咱家脸上抹黑吗,若消息传开来,恐怕那些蠢蠢欲动的东林党人,又要弹劾咱家缉事不力,致令陕西盗起了。”

    王体乾笑笑:“千岁息怒,檄文西安府卫清剿便可。”

    “唉,保皇上这江山太平,须用心才是,如此,咱家才能永享福禄啊~,拟旨,令就南京兵部右侍郎阎鸣泰吧,亲至陕西经办此事,办成之后,咱家自然会与他好处。”

    中都南京有全套与北京一样的六部机构,不过基本上都是养老的闲职,尚书挂‘参赞机务’头衔,唯有兵部,管理南直隶防务,掌握兵权,是个实差。

    阎鸣泰之前代王之臣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对于协理戎政,颇有心得,如今也闲置得久了些,不用用怕是要疏懒。这种事后赐官的顺水人情,魏忠贤还真不怕多。

    王体乾忙趴空白圣旨上,埋头疾书。

    魏忠贤虽然身为提督太监,兼秉笔,却目不识丁,全靠王体乾和李永贞二人帮忙撰写。

    写完诏书,王体乾也不劳九千岁吩咐,自个儿搬出大印,往上一戳,便成了堂堂正正的皇命了,身为司礼监掌印就是方便,随写随盖章。

    而后,王体乾尖着嗓子对外嚷:“来人,去阎鸣泰府宣旨!”

    门外奉御的小公公接过,匍匐退去。

    王体乾犹豫一下,又说:“千岁,去年皇上在西苑乘船游玩,不小心跌入水中,那时落下了病根,至今仍未痊愈,近来皇上病情加剧,每况愈下,御医也束手无策”

    魏忠贤轰地站起来,白眉一扬,凛凛威严:“通报太医,如果不能治好皇上,通通抄家灭族!”皇上是自己的保护伞,万万耽搁不得。

    王体乾哭笑不得,这怪得了谁?还不是你擅开内操,在皇城禁地佩刀执戟,演练锦衣卫,吓得皇上掉下了水。“千岁,奴婢还未说完呢,兵部尚书霍维华,昨日进献仙药‘灵露饮’,据说服后立竿见影,健身长寿,奴才偷尝了点,确实清甜可口,如今皇上已离不开这灵露饮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