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加入书签


【国酒文化】

        且说萧战他们一行人也是凌晨两三点就赶到了贵州怀仁市茅台镇。

        第一次来到这个酿酒的古镇,只见街上挂着的,墙上贴着的,处处都是广告宣传和茅台酒文化。

        都说茅台酒:起于秦汉,熟于唐宋,精于明清,盛于当代。这是什么意思?

        说起贵州茅台酒历史文化,在世界酿酒史上,白酒酿制工艺是中国人的重要贡献。

        茅台酒的酿制工艺,又与其他我国白酒完全不同,其过程充满着神秘的文化色彩远。

        在商、周时期,赤木河肆茅台一带的先民,就已经开始了早期的酿酒活动。

        茅台酒始于秦汉,熟于唐宋,精于明清,盛于当代。

        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公元前135年,鄱阳令唐蒙出使南越,品尝到了茅台产的“构酱”美酒,然后将其带同中原,献给汉武帝汉武帝饮后赞曰“甘美之”

        唐、宋时期,茅台出现了以粮食制曲和酿造谷物酒的工艺,开始酿造蒸馏酒。

        元、明之际,茅台已出现了"回沙”工艺,正规酿酒作坊在杨柳湾一带陆续兴建。

        曹丁在《茅台酒考》中写道:“至迟到明代,茅台酒的回沙工艺已形成。”

        清代、茅台回沙酱香酒逐渐定型。康熙年间,“茅春”、"茅台烧春”、“回沙茅台”等已成为中国西南市场的佼佼者。

        咸丰年间吴振燮所著《黔语)称:“茅台村隶仁怀县,滨河,土人善酿。”在《田居蚕食录》中,也有着“仁怀城西茅台村制酒,黔省第一”的明确记载。

        据《遵义府志》,到嘉庆、道光年间,“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每年酿酒“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

        清代众多诗人为茅台谱写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如清代学者郑珍在著名的《茅台村》诗中写道:

        “远游临郡裔,古聚缀坡陀。酒冠黔人国,盐登赤虺河。

        迎秋巴雨暗,对岸蜀山多。上水无舟到,羁愁两日过。”

        清代诗人陈熙晋在《茅台村》诗中写道:

        “村舍人声沸,茅台一宿过。家唯储酒卖,船只载盐多。

        矗矗青杠树潺潺赤水河,明朝具舟楫,孤梦已烟波。”

        清代诗人张国华《茅台竹枝词》一诗写道:“

        于今酒好在茅台,滇黔川湖客到来。

        贩去千里市上卖不称奇亦罕哉。”

        清代人卢郁茫《仁怀风景竹枝词》诗中写道:"

        茅台香酿严如油,三五呼朋买小舟。

        醉倒绿波人不觉,老渔唤醒月斜钩。

        其后,"荣和”、“成义”等著名大型烧房相继出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