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7-868)红火的“蓬莱菜馆”

加入书签


我紧了紧羽绒服,把拉锁又朝脖领处拉了拉,顺着马路朝海边走去。越近海边,风越烈,我用手捂着两只耳朵,耳朵已经疼得麻木了,感觉被风吹得像是用小刀子一点一点切割着。

早知道打个出租车过来了,现在走半路了,这点距离也太浪费了,心里边埋怨着自己,又在做着自己的思想工作,马上要出国去新加坡独立生活了,节约闹革命嘛。

老四餐馆还挺暖和,看见我很开心,说从接到我的电话,这一天就有点兴高采烈的,并且拿出他准备的一瓶好酒来给我,我一看是一瓶人头马VSOP。

“老四,你现在也开始喝洋酒了?”我笑着问。

“我喝什么洋酒啊?有一次住对面酒店的几个老华侨过来吃饭,说我做的菜口味挺好,有以前老鲁菜馆子的味道,一高兴,送给我一瓶酒。”老四笑着解释到。

老四的餐馆挺暖和,也没看见生的炉子和暖气片。我周围转了一圈,发现老四不知从哪搞了几台旧空调装在饭店里。雅座里是挂式的,大厅里还摆着一台立式空调,发出“嗡嗡”的声响。

今天海边风比较大,这么冷,天色暗下来后,还是陆续有不少小车停在老四餐馆门口的大路边。看起来生意依旧不错,这要是好天,尤其是夏天的话,老四的生意真是爆棚了。

其实老四餐馆的名声也越来越响了,很多烟海人提起来烟墩山下海边的“蓬莱菜馆”都知道。老四也快成了名人了。

唐总还没到,老四先帮我泡了壶茶,据说是铁观音,现在不流行喝茉莉花茶了,不上讲究了。叶子泡得大大的。喝起来有些发苦,细品起来还是挺香的。

老四陪我坐着喝了一会儿茶,也没坐多久,不停地起身去欢迎来的客人,每一桌的客人都很熟,很多客人看起来也是有头有脸,不是有钱就是有权,老四现在也是个吃得开的人物了。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当年我们几个把兄弟和好朋友,美东、刘超、刘强、老四,还有唐晓红,随着人生路之不同,大家自然滑入各自的轨道。

大多数兄弟都是多年未见,虽随波逐流,但亦各自奋斗。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体会到了真正的人生,不光有鲜花绿树,阳光雨露,还有荆棘坎坷,风雪冰雹。

老四跟我诉说了他的许多不易,他说,他平时也没个人可以诉诉苦,可以说说心里话,生意也算不错,再跟别人诉苦,很容易被人感觉他是在矫情。再说,老四也不是个愿意跟别人示弱的人。

听说我春节后要去新加坡了,老四流露出了不舍,他说,尽管现在我们平时也都各忙各的,走动也不如以前频繁了,但最起码在一个城市,感觉离得不远,有时候想了,互相就可以约一约,见个面,喝杯酒,聊个天。身边有人的感觉。

但出了国,就跟我以前跑船似的,一年见一次,如果跟美东似的,一去五六年见不到,甚是想念。

一边说,老四一边回忆我们当年青春年少的时候在一起玩耍的情景,也是止不住地叹气,一晃就这么多年过去了,找不到当年的乐趣了,也没有当年那个玩的心劲了……

餐馆的音箱循环播放着张学友的新歌《吻别》,这个曲调不错,歌词引起人们的共鸣,怪不得能大火,听着歌不由自主地就代入其中,生出了许多离别的伤感。

想起了短丝袜女孩,想起了佳慧,也想起了倩倩,想起了和美东在一起调侃女孩的日子,还有那个渐渐远去的时代。

唐总一行,前呼后拥地来了,看来魏总现在也不回海南了,只要唐总在烟海,他就形影不离,兼任着唐总的司机。

说起来,魏总是唐总的老司机了,当年在厂子里上班,开着后三轮摩托车的时候,车斗里就端坐着唐总。这是有一次喝多酒,魏总亲口告诉我的,然后再三叮嘱我,“谁也别说啊~”。

这也证明了唐总和魏总的铁哥们儿关系。

除了魏总,还有两个三十左右岁的,看起来像是干部模样,穿得中规中矩的人跟唐总谈笑风生地走了进来。

我和老四迎上前去,跟唐总打招呼,寒暄起来,唐总看见我很高兴,扭头跟那两位客人介绍,“这是我的好兄弟,海超,马上要出国留学了!”

唐总的言语中流露出无比的自豪,那两位客人一听,眼里也泛出光亮,客气地跟我握手,握得很紧,并很客气地询问,“兄弟要去哪个国家留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