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3-834)巧遇团支书王丽

加入书签


路上拉老黑跟我详细介绍了一番八笏园,八笏园是鸢亭市的一处名胜古迹。八笏园又名“常家花园”,坐落在市区何家牌坊街39号,面积约1600平方米,因为占地面积非常小,建筑又十分精致。时人喻之为“八个笏板”,故得名“八笏园”。

八笏园平面呈长方形,由中、南、北三条古建筑轴线组成。中轴线建筑及其附属院落为八笏园的主体部分。园内的主要建筑墨香楼,始建于明代,三开间,两层楼。

墙壁上嵌有郑板桥、金农等书法家真迹碑刻。是中国北方地区最具有江南园林小巧玲珑特色的代表园林之一。

老黑带我走进一条古香古色,全是低矮平房的小巷,在小巷的中部,路北有一片鹤立鸡群的建筑,一看就是以前的有钱人住的地方。

从外面看规模不大,没想到进去后好绝更小,虽然占地面积不大,到园内很精致,亭台楼阁俱全,还有一个小小的水系里面有假山,假山设计有一个小小瀑布,水里面还有游来游去逍遥自在的金色鲤鱼。

园子里居然还有地窖,我还好奇地拉着老黑下去看看。据解说员说,这是以前储存金银财宝的地方。

老黑来过多次,对园子比较了解,一边带着我的溜达着参观,一边不停地跟我讲解一番。

据说这八笏园最早以前是明朝嘉靖年间的一个刑部侍郎的私宅。清末的时候被一何姓富商花费巨资买下来,然后又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了改造。并命名为八笏园。

“据说以前鸢亭这样的园子有十几座呢,鸢亭自古手工业就非常发达,有南苏州,北鸢亭之说。”老黑滔滔不绝地跟我演讲着。

还别说,老黑虽然也没考上大学,但确实挺有文化底蕴,据他说,他老家是曲阜的,孔子的故乡,他父亲当年当兵来的昌河县,然后在这里落户了。

老黑说他家里也有不少藏书,我就问了一句,怎么去你家的时候只看见一本《高山下的花环》啊?

老黑挠挠头不好意思地说,“当然,那不是我的藏书,是老母亲的,老父亲也有不少,我只是有阅读权。”

“肚子饿了,到饭点了,别逛了,”我抬腕看了看精工表,对老黑说。

“行!下次有机会再来学习,现在我带你去吃鸢亭名吃,城隍庙肉火烧,走!”老黑还是一如既往地搞怪整词。

“好吧,去尝尝这肉火烧有什么不同,这么出名,看看能赶上那年吃的昌河县城大棚市场那个吧,”我点点头说到。

老黑说的城隍庙肉火烧就离八笏园不远,出了小巷走了没多远就到了。也是一片平房,说是城隍庙肉火烧,其实看不到什么城隍庙,老黑说以前有,现在早拆了。

老黑说这城隍庙肉火烧来历已久,传说最早是肉饼,是由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的胡饼演变而来,但比较近,比较靠谱的传说还是跟刚才的八笏园有关,是八笏园的主人何姓富商家里传出来的。

老黑说,“”中间有一段时期失传了,大概是困难时期,吃都吃不饱,那还有钱买肉火烧吧?”

“呵呵,肉火烧也能失传了?”我有些似信非信地笑了笑说,“行吧,反正你懂,你怎么说,我怎么信吧。”

“是真的,这是前两年又刚费劲把以前做肉火烧师傅的传人找回来了,重新开的店,据说街道居委会给打听着找回来的,咱不管那些了,你先尝尝就知道好不好吃了。”

老黑说完,带我进了火烧铺,几间平房,地方不大,食客还不少,我们等了一会儿,排上了一个小长方桌,这桌子跟二婶家以前吃饭的那张差不多,桌子腿很矮,人要坐在小板凳或者马扎上才相配。

老黑又找到了两个马扎,拖了过来,给了我一个,然后说,“海超,你坐着占地方,我去买肉火烧。”

说完,老黑去了前边那间平房,我自己打量着这个小店,几个平方的样子,没有吊顶棚,屋顶露出房梁,年头长了,已经被岁月盘得油亮发黑了。

四周墙壁还算干净,刷的白粉,绿色油漆刷的墙围子,倒让我有了些清新的感觉。

四五张各式各样的小桌子,板凳马扎也是杂牌军,啥颜色啥造型的都有。

食客们也都话很少,都在认真品味着手里用油纸垫着的肉火烧,看起来跟烟海和昌河县城的也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