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3-794)都家镇与克拉码头的距离

加入书签


车又停了,上来一位胖乎乎的大姐,一屁股坐到了我旁边的位置,把我的思绪坐断了。

无奈之下,又把头转向车外,海边的公路开始整修了,正在拓宽。路基已经出来了,比原来的公路宽出来了好几倍。可能天气太冷了,又快过年了,目前看来是停工状态。

海面上没有结冰,海鸥三五成群地在贴着海面飞。像是在退潮,海边露出了许多岩石,石头上有许多还没被晒干的海藻。也许昨晚有大浪吧?我心里有一搭无一搭地想着。

都家镇变化也很大,镇街也在拓宽,像是赶集的日子,人来人往的,汽车、摩托车、农用三轮车混在一起,各种喇叭声此起彼伏,互不相让,感觉自己的嗓门都挺高。

摊贩也很多,卖什么的都有,快要过年了,也许都来采购年货了,一片生机盎然,红红火火的样子。

我也没心思逛集市,离大姨家还有段距离,看到离五路车终点站不远处的镇街中心有些摩托三轮车,应该是跑出租的,老远就听到在大着嗓门喊着拉客。

提前给六哥打过传呼了,六哥正好刚出差回来,一听我要过去挺高兴的,也说好久没见我了,在电话里也询问了我的情况,我简单跟六哥汇报了一下。

说主要是去看看大姨和姨夫,给大姨买了两条将军烟,在山东烟里边算最好的了。大姨不喜欢抽外国烟。六哥说,他跟朋友约好了,要去的机场接人,是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的朋友,可能不能回家等我了。

不过六哥约好了晚上带我一起吃饭,估计是跟他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的朋友一起。有了接触外面世界的机会,这让我很兴奋。看来找六哥找对了,六哥目前也与时俱进,搞外向型经济了。

妈妈听说我要去都家镇看大姨,也准备些糕点让我带着,所以,一路上我是提着两个大塑料袋来的。现在都不用网兜和篮子了,不知啥时候塑料袋统一全社会了。走到哪里都是商家准备的塑料袋,有大的有小的。有质量好的,也有凑付事的。

大姨家门前的公路也热闹了,在二十六中读书的时候,因为不是国道,门前几乎过不了几辆车,大多数是拖拉机和卡车,现在轿车、客车也多了起来,甚至还有一路公交车路过大姨小院的门前,我都不知道。

推开虚掩的木头院门,走进了熟悉的小院,院子里的压水井还在,不过已经结满了冰,吊挂着冰凌。压水井勾起了我那段难忘的记忆,在这个小院,我也度过了近半年的时光,那也是我最后的学生时代。

如今,我重新当学生的理想也即将从这里启航,尽管具体去哪里学,学习什么专业,但我有预感冥冥中自有力量。只要愿意向前,愿意成长,老天总会找一种方式指引着我的方向。

屋子里传来大姨响亮的嗓门,听说话的意思是在跟姨夫唠叨六哥的事,埋怨六哥还不结婚,大姨那么多孩子,就剩他自己还是单身了,大姨急着抱小孙子。

“大姨!姨夫!我来啦……”我一边在院子喊着通报,一边伸手拉开满是雾气的房门,一股暖流扑面而来,屋子里面真暖和啊,跟外面差了二十多度。

“谁啊?哎呀妈呀,老头看看是谁来了,海超呀!你这个熊孩子,这么长时间也不来看看你大姨,可想死我了~”大姨走到门口看到是我,开心之情溢于言表。

“大姨,要想来看看您和姨夫,现在上班了,身不由己,”我胡乱找着理由,进了屋,闻到了熟悉的气味,内心已经开始深深地自责了。

“别说了,来了大姨就高兴啊,大了,有正事干了,大姨明白,心里有你大姨和姨夫就行!”大姨一如既往地爽朗大气。

“海超哇,你来啦?快进里屋,上炕暖和暖和!”里屋传来大姨夫急切地声音。

“快进里屋吧,让你大姨夫看看你,上炕暖和暖和吧,这么冷的天来看我,大姨高兴啊!”大姨笑着打了我两下,把我拉进了里屋。

“怎么还拿了这么多东西?不用不用,都拿回去!能来看看我,大姨就知足了!”大姨看到了我手上提着的两个大塑料袋,用手接了过去,放到了炕头上。

“海超?上炕!上炕!”坐在炕里头的姨夫伸出手来催着我。

我脱了鞋,上了炕,“哎呀,真暖和呀啊,舒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