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222)社会大学

加入书签


“叮铃铃~”闹钟响了,我一个激灵坐了起来。打量着四周,天还是暗的,冬日的太阳更是喜欢睡懒觉。

今天要上学,我想起来了。赶紧起来穿衣服,一边穿,一边奇怪地回想昨天的梦,怎么有些乱乱的。

不想了,赶紧洗漱,还要去虹桥路赶五路早班车。

出了房门,看见厨房里亮着灯,妈妈已经在阳台的灶间忙碌着了。

“妈,起来这么早。”

“哦,赶紧洗脸刷牙吧,我熬的小米稀饭,煮的鸡蛋,桌子上有桃酥。”妈妈一边用勺子搅着锅里的稀饭,一边跟我说着。

“哦,知道了。”我开始打水洗脸。

“昨晚回来得还不算晚,再早一点,十点前回来。我们好安心睡觉。”妈妈嘱咐我。

“好的妈,知道了。”我赶紧回答。

“干嘛去了昨天?一整天不在家。”妈妈关心地问。

“哦,去找美东玩了,看了场电影,去吃的旭日灌浆包,又去滑旱冰了。”

“晚上吃饭没?在哪吃的?”

“晚上,哦,晚上是在一个同学家吃的。她做的饭,想让我尝尝,评价一下。”

“不错啊,还会做饭,男的女的?”妈妈最关键的问题来了。

“哦,是同学,我先刷牙了妈。”我赶紧打着掩护,开始了时间冗长的刷牙。

“别刷了,多长时间了,赶紧吃饭,走吧。”妈妈把稀饭和鸡蛋端进来,放在桌子上,提醒我。

我看妈妈回自己房间了,马上干脆利索的结束刷牙。坐在饭桌旁开始迅速吃早餐,争取在妈妈再次来厨房前,吃完回自己房间。准备开拔。

吃了两个鸡蛋,急三火四地喝一碗稀饭,用桌上的手绢一抹嘴,抓起几块桃酥就起身要走。

“吃完了吗?这么快?刚才就在那拖拉,吃饭应该细嚼慢咽,又这么匆匆了事。唉~”

刚要走,妈妈正好进厨房,又把我念叨了几句,好在已经忘了刚才的话题了,我也就放心了。

“哦,妈,我走了,还要去赶早班车,半个小时一趟,赶不上这趟车,就迟到了。”我跟妈妈解释着,就回了房间,穿羽绒服,背书包。

“唉,早知道这么用功,在二十一中多好?也不用大早上这么紧张跑那么远去上学。”妈妈叹了口气。

“这不算啥,不远,比在河东高中时强多了。我走了妈。”我安慰了妈妈一句,拉开门走了。

照例,三个台阶一步地跑下楼,背上的书包丝毫没影响我做动作,年轻真好,腿脚利索,身上永远有使不完的劲,燃烧不完的青春火焰。

书包是刚流行的双肩背,黑色人造革的,质量太差,不解释,一只背带那里已经撕裂开了,没办法,只能成单肩背了。

我算了下时间,去坐一站一路车,有等车的功夫我就到了。根本不用权衡了,我小跑着就往虹桥路五路车终点站跑去。

天刚蒙蒙亮,街上刚开始有行人,主要是去海边跑步锻炼的,提着暖瓶或者烧水壶去打豆浆,买油条的。

也有骑着自行车,上早班的。戴着厚厚的棉纱口罩,那时到了冬天都戴口罩,主要是为了防风保暖。

路过红旗电影院路口,这个路口是个主要的交通大路口,有一个很大的花坛,起了红绿灯的作用。

所有的车都逆时针围着花坛转,再转向自己所前行的方向。

路边都栽种着低矮的法国梧桐,西北角路口边,有一颗歪脖子梧桐,一根碗口粗的树枝横向长开,像是天然的单杠。

在二十一中读书时,每次走到这里,都停下车子,上去把着树枝筋几下,成了保留节目。

今天也不例外,蹭地跳上去,晃了几下,做了几个引体向上。然后跳下来,继续跑过马路,向东而去。

一路跑跑停停,停停跑跑,不一会就到五路车终点站了,看了看“上海牌”才六点二十分。

车站人不多,大部分还是等一路车的。五路车这边也就三四个人。

那会一大早去郊区的不多。现在了不一样了,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都家镇已经成了市中心,市政府都搬过去了。

原来的都家镇连同周围的几个乡镇三十年前,也就六哥买了礁石屯的房子不几年就划成区了。现在叫“山海区”。

大姨家那周围成了“山海区”的商业中心,寸土寸金。人算不如天算,六哥就算不买房,也成了地地道道的市民,市里人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