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

加入书签




有了心思,就数日子过了。盼到礼拜天,上午写完作业,一吃完午饭就跟美东碰了头,我俩骑着自行车一路向南,一路上坡,费事把力地到了华伦饭店坡下边,美东停下车,一只脚支着地,一只脚踏在自行车蹬腿上,一边喘一边说:“实、实在骑不动了,门前这个坡太陡了,咱推上去吧。”

我也下了车,一起推车往上走。

“干什么的?”门口岗亭出来一个五十岁左右的大叔,嘴上叼着锥子把儿,:“出去出去!不能随便进!”

我吓了一跳,不知如何作答,扭头看看美东。

美东停下车,很气势地说:“我找俺姐!俺姐让我来的。”

“你姐谁啊?”

“俺姐叫郑美芳,四楼的。以前那个大叔都认识我,我经常来。”美东又拉近乎。

“噢,小郑啊,”门卫大叔态度明显转变,两只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线说:“你是小郑的弟弟啊,难怪,长得也这么漂亮。好的,进去吧!”

我和美东上一个大坡,又拐了个弯,推上另一个坡。

“这么高,”我嘟哝着:“累死我了。”

“到了到了,”美东指着北边说:“你看从上边往下看多漂亮!”

我抬起头来,顺着他的手指向北望去:“啊,看这么远,这么高。你看,下边不是咱们学校吗?”

“对啊,看得可清楚了,整个学校都能看到。

“找找咱们班,”我找了半天,还是没分明白那些小火柴盒。

“看!七节楼、海沿儿、东沙滩儿、还有海军炮校,远处海里边的担子岛。”美东引领我欣赏着。

七节楼一共七层,在城市主干道——跃进路上,是那个年代这个城市的最高楼,所以特别明显。

我初次到城市的制高点,看到眼前的城市很新奇,跟平时身在其中时感觉大不一样。

看,那是烟墩山吧?”我问到,我看到了灯塔。

海边的这座三面环海的小山丘和山顶的灯塔是这个城市的标志。明洪武年间,时有倭寇来犯,于是朝廷命军队在山顶修烽火台,倭寇来犯,就以狼烟为号,集合军队以敌倭寇,海边的小山丘以后就称为“烟墩山”,斗转星移,狼烟台换成了灯塔,指引和链接着世界各地的商船与这座小城的联系。

倭寇就是现在的小日本,如今又生产出小录音机,这小鬼子还真有本事。我一边回想着看过的“烟墩山”历史介绍,一边寻思着。

“对啊,好天的时候拿望远镜能看到大连。”美东说。

“不吹吧,那么远,能看到?”

“嗯,嘻嘻,我也没看过,上次来听一个拿望远镜看的大哥说的,也可能是显棒吧。走,咱们进去玩吧。”美东把自行车停在饭店门口的冬青丛边。

“超,你也把车停这边,别停门口,大门口是停小轿车的。一会就能有轿子开过来。”

好的,我把停好的车,又踹开支腿,推了过去。

最初带给我“富丽堂皇”这个词的现实感觉,现在想来可能就是去华伦饭店。

一进大堂,就感觉出了饭店的气势,跟其它那些普通宾馆、招待所的不同。一组很大,很啰嗦,很晃眼的吊灯啷当在大堂顶端,铮亮的大理石地面能照出人影,大理石地面再往里走上去两个台阶后,里边就全是铺的厚厚的红地毯了,踩着软软的,跟小时候踩在炕上的厚棉被似的。

大堂左边,好多一组一组的沙发和茶几,有几个打扮时髦的老外坐着,脖子上挂着照相机,一边聊,一边喝一杯黑黑的东西,靠墙的大堂的服务台后边柜子里摆放了好多酒,五颜六色。最奇怪的是服务台上边还倒吊着好多各种各样,大小不同的高脚杯。环顾了一下,有商务中心,理发室,商品部,右边是餐厅。

我正看的眼花的时候,美东说:“走,我们坐电梯上去。”他拉我到镶嵌在大理石框的两个密闭门前,用手按了中间墙上亮着灯的按键,门马上开了,又拉我走了进去。美东伸手又按了一个亮着“4”字的键,等了一会,门才关上,感觉在向上升,我好奇的看着那排按键,看见有个向里的箭头键,还有个向外的箭头键,美东都没有按。

我的眼瞟到按键最上边是个英文单词:HITACHI。好熟悉,想起来电视里好像有这个词的广告,每次播《阿童木》前后都有这首歌:“日立彩色电视机,HITACHI”。原来这个牌子电梯也有,小日本真挺厉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