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李治:不过了,家底亮出来!-第2/3页

加入书签
        琅琊颜氏,琅琊颜氏家族源远流长,属于古代名门望族。自颜回第二十四世孙颜盛于曹魏时期始居琅琊临沂,遂著郡望。安史之乱时,平原太守颜真卿,率先挑起讨伐叛军的大旗,在平原城外举义盟誓,附近郡守共推他为盟主。其堂兄颜杲卿和儿子颜泉明以及部将,多次击溃叛军。后颜杲卿及其子侄等30多人全部被安禄山残忍杀害,可谓一门忠烈。文天祥在《正气歌》中所说的“颜常山舌”,就是指,颜杲卿至死都在骂安禄山。

        琅琊诸葛氏,琅琊诸葛氏是汉朝时期开基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砖埠镇黄疃村一带)的名门望族,在临沂地区影响深远。至唐代虽不如东晋那般耀眼,但依然是一方望族。

        琅琊支氏,在古代,支姓的望族大多聚居在琅琊,今山东临沂仍有不少姓支的人家。得姓始祖支叔才,定州人,唐明时知名的文士,因孝被时人所颂扬。

        北海唐氏,汉时分齐郡置郡,治所在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山东北海郡、山东鲁国郡等地分布较广,为唐氏的重要郡望。

        最后一个就牛逼了,是曲阜孔氏。

        孔氏家族的族谱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包罗内容最丰富、谱系最完整的族谱。这个就不再多说了,除了孔氏自身博学之外,还有历代统治阶级的需要,孔圣人就是历朝历代的标杆。

        关陇只是门阀,只是大豪门大氏族,或者说是一个个的大家族,但山东豪门就不一样了,他们可是实打实的士族!

        士族力量,在隋唐以前,一直是历史上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因为他们实在是太强大了,从汉朝开始,一直到唐朝,士族集团的力量,始终充斥在权力的第一线。

        汉朝时期著名的士族有四世三公的袁家,杨家,其代表人物就是袁安、杨敞。他们家族世代有多人位至三公,掌握着汉朝选拔官吏的脉门。

        三国时期,曹操一直想搞定士族。所以弃用察举制,改用唯才是举的方式。不过主观性太强,没有形成制度。曹丕一上台就以九品中正制取代了唯才是举,向士族集团低头。晋朝完全沿袭了曹魏的九品中正制,因此依旧是士族集团做大的局面。尤其是东晋南渡时期,王家、谢家、桓家等各大士族的实力,完全碾压皇权。

        所以到了隋朝,就算隋文帝结束了南北混战的局面,士族集团依旧是不可忽略的力量。杨家本身也是著名的弘农杨氏。

        隋炀帝时期,为了遏制士族力量的发展,采取了科举制度选拔官吏。将选官的权力夺走以后,士族力量逐渐衰败,但依旧会出现士族瞧不上皇族的现象。

        这也是为什么隋朝以后的科考,基本中榜的都是五姓七望的人,而不是山东士族的根本原因,因为人家看不上,人家压根就不像当官,但凡想当官了,一步入士!

        “本王想到了一个人。”

        李治指了指殿外的偏殿,桌子旁正在读孝经的薛元超,“老薛是河东薛家的人,早年以门荫入仕,本王让他就任太子舍人的时候,他和本王说过一句话:吾不才,虽然富贵过人,然平生有三大恨,一是未能进士及第,二是未娶五姓女,三是不能修国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