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第2/4页

加入书签
  “陛下莫非忘了,那些县城内,基本都有南江书院出来的学生,那些学生都在南江书院上过几年学,李家庄从无到有的建设历程,已经成为南江书院的教学案例,他们当知道这其中的好处。”

  “也不用非要建学,只要康平眷村能落到他们辖区内,让他们有了人与投资,就可以让那些荒地发挥出更大价值,多建作坊,从而达到振兴县内经济的目的,对县里的未来发展极其有利。”

  安常煦从旁补充道。

  “祖母曾说过,人与土地才是根本,将这两样结合,可以创造出让人想象不到的巨大价值,想要做事,就不要怕花钱,只有将钱花对地方,才能有机会赚得更多的钱,钱只有在真正流动起来后,才能不断升值。”

  康平帝点头,安常煦又接着道。

  “要不是因为我的身世原因,祖母应该会将这笔钱交给我,让我拿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实践过去学到的那些知识,邵爷爷会举荐邵伯伯他们,也是为了想让他们获得实践机会。”

  投入十万两银子的实践机会,绝对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大好事,其他人只能看到这件事明面上没什么好处,但是对于真正想要做事,对未来有野心的人而言,绝对很珍惜与重视这个机会。

  这才彻底弄明白这里边的关键,康平帝欣慰的点头笑道。

  “原来如此,哈哈,希望他们都能从中多学些经验,以后都能够成为可为百姓谋福祉,为我们分忧的能臣。”

  这其中所透露出的将要重用几人的意思不言而喻,邵云博欣喜不已,他已年迈,他儿子被耽误太久,入仕之后,虽因康平帝的有意关照,被擢升得有点快,现在已经是正五品。

  可是他不仅没有为此感到欣喜,还一直很担心,他的儿子不比他,是隐在幕后将宦途研究得非常仔细,又与康平帝的关系不一般,纵然是一步登天,也能坐得住自己的位置。

  他的儿子此前没有接触过宦途,纵然有他从旁提点,因为走得太快,也难免有些虚,不怕他将来能取得的成就有限,邵云博更担心他会因能力不足而惹祸。

  按照陈凤琪的规划,亲自主持创建李家庄的经历,让邵云博从中受益匪浅,他很清楚,以他那位前东主的性格,既然拿出这么一大笔银子,肯定会亲自从旁督促这件事,不会放任不管,那就是这些后辈的最佳学习机会。

  事实也正如邵云博所预料的那样,陈凤琪固然舍得捐钱,但是她绝对不希望自己的钱被浪费掉,建出一个只有面子光,顾头不顾腚的眷村。

  所以她在工部的官吏定下几个候选地址后,她就开始持续关注一切进度,早得到邵云博的嘱咐的邵正英三人,也是下了值,就聚集到康王府中,俨然将康王府当做康平眷村的项目部。

  陈凤琪也在他们的盛情相邀下,前去几个候选地址实地考察了一番,听取那些地址的优劣之处,最后选了一处距离京城相对较近,路况较差,却能解决的县城。

  不是陈凤琪由亲自确定,而是由相关人员通过表决选定的,陈凤琪亲自去考察,只是想要确保他们不会选个存在巨大缺陷,影响后续规划的地址,并没有当家作主的意思。

  自从陈凤琪捐银十万两的消息传出,京城中那些人家才意识到,原来李家除了圣宠正隆外,家底也很雄厚,舍得拿出十万两银子捐给无关之人,想来应该李家若是嫁女,那嫁妆肯定也会在十万两以上。

  由于关注点放到了这件事上面,乐阳县主手段狠辣,整治了京中一批纨绔的事,都被人给忽略了过去。

  同时也有多户人家找机会探问口风,明里暗里向陈凤琪和江燕娘打听李常欣的亲事,透露出想要结亲的意思,其他人不比徐家,江燕娘没有跟人实话透露自家的打算,一律推给婆婆。

  陈凤琪以大孙女年龄小为由,直接一概拒绝,让那些人都无功而返。

  没过多长时间,京城里突然流传出一个消息,说是李家打算挟恩求报,想将乐阳县主嫁给太子当太子妃。

  柱国公府的世子夫人文氏在听说这件事时,深感匪夷所思,直接回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