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萧峰被擒,讨逆檄文,渡河-第2/3页

加入书签
  正在此时,萧峰突然福至心灵,想起自己怀中揣着的那一封吴王交给自己的据说能保命的东西,当下便立即喊道:“慢来!某乃是吴王的人!”

  “哎呀,吴王的人呢,咱家好怕呢。”死太监不为所动,另一名死太监也皮笑肉不笑的说道:“你糊弄谁呢!”

  “某怀中揣有吴王给给的东西,可以证明某的身份!”

  “嗯?”

  萧峰强忍着恶寒,浑身起满了鸡皮疙瘩,任由老太监在怀中一阵摸索,将吴王教给自己的东西取走。

  “可是这个?”

  老太监手里拿着一个油纸包,油纸包外用蜡封好,这是因为萧峰要涉水入内城,为了防水。

  “正是。”

  老太监搓开蜡封,打开油纸,油纸里面包裹着的是一封信。带着惊疑的目光,死太监打开信一看,纸上果然印着吴王的私印,还有一段话:

  老太监,守规矩,莫掺和皇家私事,一切便安好!不然,萧峰若有半点损伤,孤亲率大军踏破汴梁,定将尔等剥皮抽筋,株连十族!尔等门人子弟亲戚朋友一体斩决!但凡与尔等有任何牵连者皆杀无赦,门口蚂蚁窝热水浇之!

  两个老太监凑在一起看完信,对视一眼,不约而同的冷哼一声,沉默良久。忽然,其中一名老太监抬手甩出一根飞针,将倒吊萧峰的绳索射断,萧峰淬不及防,穴道被封也提不起内力,噗通一下摔落在地。

  “你便待在这里罢!吴王若是能进城,便放你离开!”

  “可惜了好苗子!”

  辰时,天色大亮,城门开启,李煜随着出城的人群,成功混出城去。

  去城外某一农户家里寻了自己遗留的战马,循着约定好的路线,往城东北赶去。

  行了十里有余,进入一座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子,这里是李煜与路求索约定的地点。

  为了保密,村落里的农人皆被赶至一处关押了起来,不过倒是不曾伤害他们,还有吃有住且付了钱,这叫暂时征用。

  路求索并不在,一大早便率领骑兵去给宋军“找乐子”去了,庄内只余下王语嫣等女眷及丐帮四大长老,和保护他们的众锦衣卫。

  李煜索性留书一封,粗略交代了接下来几天的作战部署,让其继续骚扰宋军,具体实施细节则由领兵将领路求索根据形势自行安排。

  留好书信,吩咐路修远交予他兄弟,李煜独身一人,离了村落,打马飞奔至黄河岸边,沿着河道往西寻了不久,终于碰上了一户渔家。

  付了金豆子,在渔民的感恩戴戴中李煜以及战马被渔船送至北岸。

  下午未时刚过,李煜已经来得到黄河北岸与宋军隔河对持的吴军大营,三通鼓召集众将。

  “两日后渡河!拿下汴梁!”

  汴梁乃是皇都,身为亲王,兵犯皇都要师出有名,李煜亲自提笔,洋洋洒洒的写了一篇讨“逆”檄文,并吩咐抄写千份,派人乘小船连夜渡河,隔天混进城内撒遍汴梁。

  不理会众将的劝诫,李煜压根就不屑于用诸如“清君侧”的名号来掩饰自己的目的,造反就造反,煌煌青史,悠悠众口,堵得住哪个?李煜在檄文中,光明正大的直言“今上不仁,忤逆不肖,暗害太后于紫垣,任用宵小于朝堂,昏庸而无德,鲜耻而寡情,欺世盗名,肆志横行,俾污史实,败纲乱常,无德于国,有祸于民,毋闻民生,不恤民情,沉赋重税,毫无安民之举,常怀乱国之心”,又说自己乃是“奉太皇太后诏令,举义师,除昏君”,拿下汴梁后,“安民政策一如北地,兴商业,分田地,减赋税”,总是,便是光明正大的反了!

  翌日,汴梁城内锦衣卫飞鸽传来宫中内应的消息,太皇太后崩逝,小皇帝赵煦秘不发丧,甚至有意废去其太皇太后的尊号,以太妃之礼下葬。

  作吧,没几天了。李煜看完情报,随手付之一炬。

  第三日,凌晨,天色未亮,汴梁城开封府,又到了早常朝的时间。

  往皇宫赶的众臣皆神色惶惶,枢密使曾布怀揣着一份在瓦子口“捡”到的“讨逆檄文”,正与中书门下的几位相公窃窃私语着。

  三声鞭响,皇帝临朝。

  赵煦神情隐隐带着兴奋,那个压制自己的糟老太婆终于死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