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刘盈:飞龙骑脸怎么输!

加入书签


  宣德殿中,拉扯还在继续。

  刘盈看着死皮赖脸中的刘邦,满脸无奈,震了震他身上的半截袖上衣,正色说道:

  “《尚书》曰,谆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

  这是他拆了曲阜孔家,刨出来的原本《尚书》。

  在叔孙通的频频点头中,刘邦猛地摆摆手:“甭说那许多,乃公就是要去,你看着办吧!”

  刘盈无奈,做秀才状:“不讲理啊!”

  刘邦哈哈一笑,满脸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乃公什么时候讲过理!”

  刘盈无奈摊开双手:“行吧,那就也带上你……”

  刘邦拍了拍桌子:“什么叫也带上?谁是爹啊谁是爹啊……”

  顷刻间,狂笑之声响起。

  卢绾等刘邦的旧相识前仰后合,一副笑不活的样子。

  但坐在角落的叔孙通,脸上却露出的若有所思的神情。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这句话被很多人反复解读,但原本的意思是,君要像君,臣要像臣,父亲要像父亲,儿子要像儿子。

  最初的时候,则是孔子对齐景公所说。

  孔子去齐国的时候,已经是齐景公晚年,当时距离田氏代齐已经没有多少时日了。

  所以孔子才会对他说君臣关系要正名,君要守君道,臣要守臣道。

  只可惜田氏大势已成,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无可阻挡。

  当然了,后世还经常拿这句话的衍生版,也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来抨击儒学对人的禁锢。

  这句话是董仲舒所说没错,但却是节选,真正的原文是这样的。

  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子为父望,子不正,大义灭亲;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妻为夫助,妻不贤,夫则休之。

  这,既符合孟老夫子的君臣观念,也和孔老夫子‘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的既不愚忠,也不犬儒的政治理念相吻合。

  但在此刻的叔孙通眼中,大殿之内的气氛显然是过于随意了。

  于是他暗暗将这一切记下,准备用作修订新朝礼仪时的参考。

  另一边,刘盈等到笑声渐止之后,抬头看向刘邦:“那我就去安排了啊!”

  刘邦摆摆手制止了他的转身离去:

  “你当打仗是小孩子过家家呢?这就去安排了?谁来领军,全军从哪走?调动多少军队,从哪调动?几时出发?这些都还没有确定,你安排什么?”

  刘盈站定,挠了挠头说道:“平定燕国动乱,不需要准备那么多吧?”

  嗯,真不是他地域黑。

  从春秋战国开始,燕国的存在感就一直很低,基本上都处于被周边的齐赵两国吊打状态。

  唯一一次的高光时刻,还是六国伐齐。

  但等到其他国家的军队一撤退,燕国顿时原形毕露。

  已经死定了的齐国突然一波暴走,成功复国……

  然后,燕国就又成了背景板,用来衬托别国的强悍。

  比如秦赵长平之战过后,赵国国力大衰,燕国准备趁火打劫,于是就被廉颇、乐乘一顿暴打,不仅主将被杀,甚至反而被赵国几乎攻下了国都……

  而且纵贯古代史,陕、晋、豫三地的男丁组成的军队,从来都是外御强虏,内安天下的支柱。

  一旦这三根支柱倒下,就只剩下冀、齐两根勉强顶一顶,顶得住,则天下太平,顶不住,则要么南北分治,要么改朝换代。

  所以,飞龙骑脸怎么输?

  况且在历史上,也是刘邦带着他的一群老哥们儿武装游行了一番,就大获全胜了。

  秋七月臧荼造反,九月就扑街。

  考虑到从西安到北平的距离,以及只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一次自驾游了……

  只是坐在刘盈对面的刘邦不这么想,他有些严厉的说道:“我记得你曾经说过,猛虎搏兔,尚尽全力!怎么到了你这里,就好像忘了这句话呢?”

  刘盈想了想,虽然有些不以为然,但还是躬身行礼:“谨受教。”

  接着,他在原地沉吟了片刻说道:“我是这样计划的。”

  “我为前军主将,统领三万军队。临武侯樊哙为右部前锋,蜀郡郡守林挚为左部前锋。威武侯周勃为左部大将,鲁王吕泽为右部大将,颍阴侯灌婴为车骑将军……嗯,如果可能的话,我还想给楚王韩信写封信,看看他有没有兴趣来我军中做个参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