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取字

加入书签


杨赐一席话,令杨信直接躺平,让命运坐上来自己动的美好愿景,彻底落空。

老爷子的中心思想很简单:——性福,咳咳,幸福人生得靠勤劳的双手。但靠奋斗实现理想,这对理想就是“不奋斗”杨信来说,无疑就是无解的悖论。

杨信叹了口气,当下和裆下都很忧郁。

“对了,按规矩,得冠礼之后,才能给你取字。”杨赐想到什么,又道,“但既要远行,若是无字,却是有诸多不便。既然如此,择日不如撞日,今日就给你取字吧。”

杨信表情一僵,很想说:不如改日?呃……不如他日?

他想要再谨慎些。

字和名一样,是要伴随一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更重要的是,字和一个人的逼格息息相关。你吼一声“常山赵子龙在此”,自然是逼格满满气吞万里如虎,但若吼一声“常山赵铁柱在此”……呃,那就是社会性死亡。

故而,杨信希望,自己的字是深思熟虑的,而非心血来潮随口一取。

但杨赐主意已定。

“牧儿,我想好了,你的字就叫子誓。”杨赐含笑道。

“子誓?”杨信闻言,神情稍霁。

虽然稍显文雅,不太符合他二八二八的真男人纯爷们人设,倒也算中规中矩。

没等他回应,杨黥却点点头,击节赞叹:“《诗经·卫风·氓》有云: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好字!好字!”

杨赐捋须而笑,送给杨黥一个赞许的眼神,意思分明是——“你小子识货”。

杨信识趣,没有插话,他有身为学渣的自觉,不掺和学霸间的讨论,以免自取其辱。

“信誓旦旦吗?”他暗叫侥幸,“还好,取的前两个字。”

……

或许是被杨黥这马屁拍得浑身通透,杨赐心情大好,给高顺、鲍出、杨黥分别都取了字。

……

高顺,字翼文,典故取自《释名》,——“凤皇五色,心文曰德,翼文曰顺。”

对这个字,高顺自然十分满意。

鲍出,字叔达,取自《礼记·月令·季春》,曰: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他在鲍氏五兄弟中排行老三,上有鲍初、鲍雅,下有鲍成、鲍仪,根据表字中“伯仲叔季”的排法,自然要排“叔”字。

杨黥的字,则是文泰。

这个甚至不用杨黥解释,杨信已心中了然。

——否极泰来。

至于张猛,他父亲张奂早就给他取好了表字,字叔威。

……

月底。

万事俱备,传(通关文牒)也办好,杨信等人按时出发。

随行人员阵容豪华,杨黥、高顺、张猛、鲍出自然都在列,还有近七十名无名卒。

无名卒小有折损,但早已进行了补员,甚至,兵力还有略微扩充。

譬如,“甲士”尽数升级为“步战骑士”,配了负甲之马,甲骑也扩充到十三骑,且都是一人双马。

杨信一向未雨绸缪,早就准备了“预备役”,而预备役和正式兵员一同训练,同吃同住,所缺少的,只不过是战场经验。

这样一来,虽然扩军了,无名卒的整体素质下滑不大,只需几场血战淬炼,就能恢复如初。

唯一让他深感遗憾的,是贾诩不愿随行。

“真不去?”杨信做着最后确认。

“不去。”贾诩郎心如铁。

“原因呢?”杨信询问。

“我才刚收了一良徒,得专心教导。”贾诩义正辞严,似乎已洗心革面,完全适应了“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角色。

“真实原因呢?”杨信又问。

“怕冷。”贾诩道。

“你是西凉人,还怕冷?”对方如此实诚,杨信一时无语。

“冷和冷也是有区别的。”贾诩道。

杨信无奈,想了想,又道:“既然如此,还请文和先生好好教导杨修,还有,替我训练些预备役。我让杨修抄录了我的练兵心得,您可以看看,若能查漏补缺,提出见解,那也再好不过。”

“心得?”贾诩闻言一怔。

……

待杨信等人出发后,贾诩手捧那本手册,封皮上是四个字。

他念了出来:“——《子谦新书》?”(曹操:……)

名字其实是刚取的。

为了预防社会性死亡,杨信自不会将《青春修炼手册》的名字公之于众。

不过,杨修在抄录的过程中,不知是有心的,还是故意的,他将杨信一些天马行空,信笔由缰的心得也抄录下来。

贾诩看了几眼,表情就有些古怪。

——人性本贱,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得到了的怎么都骚不动。所以,才有“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培养人才时,一个看得到,却不易达到的目标,最能激发出一个人的最大潜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