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章

加入书签


二、军阀混战的经过

董卓之乱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死,何皇后之兄何进入朝辅政,并拥立皇子刘辩即位,史称少帝。他密谋诛杀了宦官首领蹇硕,并企图悉诛宦官,独揽朝政。由此宦官与外戚两大集团之间的矛盾又趋激烈。宦官张让、段珪等先发制人,杀死何进。何进党人中军校尉袁绍闻讯,遂勒兵洛阳,将宫中宦官二千多人全部诛杀,结束了为时数十年的宦官专权的局面。不久,原何进之党的并州牧董卓率兵进入洛阳。他下车伊始,即废掉少帝刘辩,立年仅九岁的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献帝。董卓**朝政后,放纵其所部胡、汉兵士四出抢掠,烧杀奸淫,无所不为,遂使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骤然加剧。

献帝初平元年(190年),袁绍遂纠集后将军袁术、典军校尉曹操以及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济北相鲍信等,组成关东军,讨伐董卓。董卓在关东军的强大压力下,挟献帝由洛阳迁居长安,后被司徒王允和部将吕布合谋杀死。董卓部将李催、郭汜又杀王允,逼走吕布,关中大乱。

董卓西逃后,关东军也随之瓦解,各割据势力又展开了相互厮杀,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序幕至此拉开。

官渡之战关东军瓦解以后,盟主袁绍利用自己的优越地位,相继从韩馥和公孙瓒等人手中夺取了冀、幽、青等州之地,遂成为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关东军成员曹操也在董卓西迁后,大肆在中原地区扩张势力。

·············

他先被兖州地方官迎为兖州牧,不久又收编了青州黄巾军30余万,势力大振。建安元年(196年),又迎汉献帝都许昌,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地位。两年以后,又相继攻杀了吕布,逼降了张绣,势力扩大到了徐州和南阳一带,成为和袁绍足以抗衡的力量。

建安五年(200年)十月,袁绍率十万大军南下,向曹操发动突然进攻,并迅速攻占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进围白马(今河南渭县东)。曹操用声东击西策略,解白马之围,并阵斩袁军将领颜良、文丑,退守官渡(今河南中牟)。接着,袁军主力亦抵达官渡,两军相持达半年之久。后袁绍的谋士许攸因进谏受阻,愤而降曹,并暴露了袁绍在乌巢(今河南延津东南)的储粮据点。

··············

曹操当即率兵五千,假扮袁军,焚烧了袁军的乌巢万余石储粮,使袁军军心动摇。大将张郃率部在前线倒戈,袁军全线崩溃。曹操乘机麾军进攻,歼灭袁军7万余人,袁绍仅率800余骑,逃回河北。官渡之战即以曹操的胜利和袁绍的失败而宣告结束。

曹操不但拥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地位,而且他本人也具有非凡的政治才能;他任人唯贤,其部下谋士武将多为“效实之士”;又宽宏大量,能虚心接受部下建议,故内部精诚团结,将帅用命。曹操又处事果断,“用兵如神”,长于应变,他极高的军事才能在官渡之战中得到了充分发挥。

············

而袁绍虽兵力众多,但他却自恃门第高贵,放纵豪强兼并,境内百姓不附,可谓失道寡助,故兵虽多而内部不合,离心离德。加之他又任人唯亲,刚愎自用,心胸狭窄,又“不知兵要”、“军令不立”。故在政治和军事等方面与曹操相比,都处于劣势。因此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能够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就不纯属偶然,而有一定的必然性。

官渡战后第二年,袁绍忧愤而死,其子袁谭、袁尚又相互争立,发生火并。曹操乘机先后攻占邺城,杀袁谭和并州刺史高干,驱逐袁尚,占据了幽、冀、青、并四州之地。后又大破乌桓和袁氏联军,收降乌桓和汉人20余万口,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地区。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咪咪阅读,www.mimiread.com 安装最新版。】

赤壁之战曹操统一北方以后,想乘胜向南扩张,一举消灭割据荆州的刘表和割据江东的孙权,进而统一全国,遂于建安十三年(208年)亲率20万,号称80万大军向荆州挺进。这时,荆州牧刘表新逝,继领荆州牧的刘表次子刘琮慑于曹操的强大兵力,遣使投降。只有被出任江夏太守的刘表长子刘琦和北驻樊城的刘表部将刘备坚持抗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