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 马援古道

加入书签


  大汉光武皇帝建武十六年,交趾刺史部下属的交趾郡、郁林郡、日南郡、苍梧郡、合浦郡、南海郡、九真郡七郡叛乱。

  十七年,光武皇帝以伏波将军马援为主帅,扶乐侯刘隆为副帅,率楼船将军段志等南征交趾。

  两年以后,交趾刺史部平定。马援在当地立下四根铜柱,铭文曰“铜柱折,交趾灭”。

  马援平定交州的进军线路,被后世称之为“马援故道”。

  之后马援又上书朝廷,建议开通从成都到南中再到交州的交通和贸易线路,以强化对当地的管理。

  这条路线中,成都至南中是原来就有的西南丝绸之路的一段,新开通的一段是从昆明至现在的越南河内的道路。

  銆愯鐪燂紝鏈杩戜竴鐩寸敤鍜挭闃呰鐪嬩功杩芥洿锛屾崲婧愬垏鎹紝鏈楄闊宠壊澶氾紝瀹夊崜鑻规灉鍧囧彲銆傘/p>

  这段道路被称之为“马援古道”。

  李遗等人去交州要走的,就是这条路。

  历史上,刘巴、许靖等人经由这条道路从交州去了益州,投奔刘璋。

  步骘派人从这条路去了南中,挑唆雍闿叛乱。雍闿也从这条路给孙权送去了张裔。

  后来霍弋也是从这里兵进交州。

  这条路有水陆两条路线,步骘派来的人是走的陆路。

  而李遗等人走水路。

  因为这条水路,可以从滇池附近一直走到交趾郡治的龙编县。刘备手下既有刘巴和许靖这种在交州待了多年的人,又有赖恭这种直接做过交州刺史的人,李遗等人对交州的地理形势的熟悉程度,不比作为对手的吕岱等人差。

  而且这条水路还是顺流而下的,很是便捷。最多在中游有一截水流稍微湍急一些。

  而孙权要派人从交州攻打益州,就没那么简单了。

  首先他走水路是逆流而上。而最适合逆流而上的那一段,是贲古到滇池一带的水路。而这一段又全部处于益州境内。

  除非他走陆路,那又要经过进桑关。

  而进桑关也在牂牁郡境内,属于益州领地。

  进桑关在刘璋时期就很受重视,许靖当初去益州就被挡在这里,直到刘璋主动邀请,他才能过去。

  霍弋也是从这里出兵,才拿下了交州的一部分。

  若是李遗等人没有能及时灭掉藤甲兵,说不定还会给甘宁机会。

  但是现在南中彻底平定,还有诸葛亮和法正亲自坐镇,以后还会有邓方来。

  所以就算是李遗等人不出击,甘宁实际上也是难以带着大批人手,打入南中的。

  从现在的盘龙江坐船,汇入红河。李遗等人一路走的都是荒凉之地,沿路基本没有人烟。就算有,那也都是生产生活方式极为落后的小村落。

  再顺着红河一路向东,一直走到麊泠县的时候,人才算是多了起来。

  李遗等人的大军也才被敌军发现。

  这个地方的守军倒是有一两百人,由麊泠都尉全权治理。

  当地的土著在这个时代看起来极为愚昧。

  当初马援南征交趾,对手就是在这个地方起兵反叛的征侧和征贰两人。

  这里本来就荒凉落后、人烟稀少。

  马援一番强力镇压,斩首数千、俘虏上万,把这里打的都没留下多少人。

  后来大汉朝廷派来的历任官吏,都把这里当做重点防备对象,时时刻刻提防着。

  士燮也不例外。

  所以特地设置了麊泠都尉,主要任务就是在当地“拔刺儿”。

  刺头们被拔了一茬又一茬,本来当地人就被马援给打得没剩下多少了,这下子人口就更少了。

  被重点针对的麊泠县,与九真郡的都庞县,都是仅次于日南郡的落后愚昧地带。

  所以这里根本就没有打的必要。李遗等人也没有兴趣在这里下船打仗。

  他们在当地土著迷茫的目光和士卒们惊慌失措的叫喊声中,坐船一路往前冲。

  红河在西于县有一个分叉,主干道一路往东南方向而去,流入北部湾。而分支则会往东北去往龙编县。

  龙编县就是现在交趾郡的郡治所,也是如今交州西部最大的县城,正是李遗要打第一仗的战场。

  西于县因为东有龙编、西有麊泠,所以守军更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