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真实目的

加入书签


    从梁师成这件事上,便不难看出,在赵桓软弱的外表下,包藏着一颗极为冷硬之心。

    梁师成是奸臣不假,但赵桓能顺利当上皇帝,多亏有其一路保驾护航。而梁师成当初不随赵佶逃走,也是仗着这个,可赵桓根本就不领情,方一坐稳皇位,便忘恩负义的将梁师成赐死。

    既然提到了六贼,那就不得再说下蔡攸,这厮虽未名列六贼之中,可也同样没落得好下场。

    靖康元年三月末,从镇江返回京畿路的赵佶,曾有意转道洛阳,是蔡攸出于讨好新君的私心,一力劝其返回东京。

    只是蔡攸想的虽好,可人家赵桓压根就不念他的好,在将蔡京贬出东京的次日,就赐了他一杯毒酒,也不知蔡攸临死的那一刻,心中可曾泛起后悔。

    不仅所谓的六贼、蔡攸等人被赵桓清算,便是力主收复燕地的大臣也未逃过去,如谭稹流放到昭州,王安中流放到象州,李处温被诛杀于郴州……

    据统计,光是受赵佶影响,而被赵桓赐死或是流放的官员,人数就高达数百之众。

    要知道宋朝可是号称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但凡文官犯事,基本都是以流放、贬官了事,很少会出现杀人这一判决。

    但赵桓却打破了这一惯例,开了有宋一朝的先河。

    作为一个皇帝,杀伐果断本不算错,尤其是在宋朝这个缺乏血性的王朝,若皇帝能心狠一点,未尝不是好事。

    但赵桓的心狠,却不是有血性的表现。他之所以杀人,更多是出于巩固帝位,以及报复赵佶的心理。

    赵桓完全不在乎,被杀官员有没有才能,对国家有没有贡献,只在意其是否是赵佶近臣。

    事实上,在治理国家这一方面,赵桓更是一塌湖涂,连赵佶多有不如。

    在其继位的短短几个月里,就连换了二十多个宰执大臣,这些宰执大臣的一些重要的救国之策皆不被赵桓采纳,而一些重要误国之谋却又全都被赵桓所采纳。

    在位十七年,换了十九任首辅的崇祯皇帝,与宋钦宗赵桓这位先辈一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正因赵桓的种种表现,以至后世有不少人认为,北宋亡国,三成亡于赵佶,七成亡于赵桓。

    这话或许有为赵佶脱罪之嫌,但仔细一推敲,发现其中颇有几分道理。

    举一个例子便知,正史里金人第二次南下,即将兵临开封城下之时,赵佶曾向赵桓提出,让他去西京洛阳召集勤王之兵。

    依照赵佶的为人,虽然他再次逃跑的可能性居多,但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让其带着一众皇族出京,明显是利大于弊之事。

    这样至少保证了,赵宋宗室不会被金国一网成擒,而且以赵佶当了二十多年皇帝的威望,怎么也比赵构强吧?

    可赵桓却出于担心赵佶复辟之故,干净利落的拒绝赵佶的请求,还非要作死的拉着众人困守孤城,最终酿成靖康之耻这般惨剧,愚蠢都不足与用来形容他的作为了。

    说完赵佶近日所为,再将视线转向郓王赵楷。

    话说赵楷自回京交了旨意,便听从穆栩的劝告,最近两个月来一直深居简出,几乎从不在外露面,甚至京城一度有传言说,他早已被新君赵桓暗中害了性命。

    这却是石秀给赵楷出的主意,故意放出此等流言。石秀给出的理由是,如果赵楷长时间不出现在公众面前,赵桓完全有可能会让其永远消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