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赵老太太的身世之迷

加入书签


    赵秋月炒了四个菜,九转大肠、油爆双脆、葱爆海参、糖醋鲤鱼,全是鲁菜名品。

    永梁一一品尝后,赞不绝口。

    鲁菜以咸鲜为主,尤以火候见长,“吃在中国,火在鲁省”,其中的火就是指火候。赵秋月炒的菜完全体现了这些特点,色香味俱佳,令人胃口大开。

    “你吃着好吃就行,以后你就在这里吃饭吧,我在楼上给你准备一个小间,什么时候来吃都行。”赵秋月见永梁吃得香甜,心里也非常高兴。

    “别,平时就让我姐给我做饭就行,什么时候馋了,就来这里解解馋就是了。”永梁连忙说道。

    “永梁啊,平时一早半晚的,让春花给你做饭,等你上了学,这里离学校近,你就在这里吃。否则,岂不是辜负了我们娘俩一片心意?”赵老太太劝道。

    “行。我就不客气了。”王永梁听老太太一说,心想,赵秋月是奔着报恩的想法来的,如果不答应,怕是会伤心,所以也就不再客气。

    “来来来,都坐下吃点吧,这个点也都饿了。”永梁招呼众人道。

    王祥文像头闷驴似的,也不言声,帮着赵秋月给众人递筷子,倒水。

    永梁见赵老太太说话做事很有章法,颇有大家风范,想起在水北时的疑问,对她的身世产生了兴趣,不过此时却不好开口,还是等回到家再问春花姐就是了。

    “蚊子,你找好房子了吗?”永梁问。

    “找好了,就在饭店北边,底上各二间,后边还有一个院子,可以当仓库。”王祥文回答。

    “好,你抓紧,还要招人,还要布置门面,活不少呢。”

    “嗯,知道了。”

    吃饭的时候,赵秋月端上来一筐馒头,每人一碗甜沫。

    甜沫是水北特产,前世的时候一直到2000年以后才传到高平。它是用小米面、黄豆、海带、花生、豆腐皮、粉条、姜丝、盐为主料,熬成的一种粥,俗称“五香甜沫”。

    前世的时候永梁就最爱喝它了,今生第一次喝甜沫,让永梁兴奋不已,没想到这么快就传到高平了。

    还别说,赵秋月炒菜的水平不错,熬甜沫的水平也很高,比前世自己喝过最好喝的甜沫都好,这下永梁对自己发展餐饮业的信心就更足了。

    吃饱喝足以后,永梁就告辞了,和赵春花、黎洪林三人回了家。

    回到家,赵春花给永梁沏上一杯茶,姐弟俩就坐在无花果树下说话。

    “姐,我怎么觉得老太太说话做事很不一般啊,好像是大家闺秀,可不像是农村人,她是什么身世?”永梁问道。

    “永梁,还别说,你的感觉是对的。我娘她还真是大家闺秀。这是我们家的秘密,这么多年了一直没敢对外透露一丝一毫。”赵春花没有丝毫犹豫,对永梁说道。

    赵春花回头看了一下,见黎洪林回自己屋里去了,这才说起了老太太的身世。

    赵老太太姓李,叫李云秀,她爹叫李国文,是水北人,解放战争时期是国民党中将师长,水北南门守将。李国文有一个妻子两个姨太太,妻子和大姨太太都没有孩子,只有二姨太太育有一子一女,儿子叫李风鸣,女儿叫李云秀。虽是姨太太所生,李云秀和李风鸣打小都很受李国文溺爱,延请名师,教导诗文,给她兄妹俩打下了很好的国学基础。据李云秀讲,她哥哥李风鸣诗文俱佳,她则以书画见长。

    水北战役时,她16岁。解放军攻进北门后,李国文带着警卫连保护着一家老小南逃,途中遇到解放军的围城部队,一家人被打散了。李云秀被卫士赵永硕拼死相救,二人化妆成农家夫妻,一路要饭逃回赵永硕老家。

    赵永硕一直在水北一家饭馆当学徒,水北战役前不久才被抓了壮丁,家乡父老没有人知道他当兵的这段经历。所以,赵永硕回到家乡后就编了一套说辞:因为打仗,老板一家人全死了,只剩下一个闺女,因为无依无靠,就跟了他。

    他的这套说辞并没有引起人们怀疑,于是夫妻二人平安地隐藏下来。

    这个身份要暴露,对赵家来说绝对是灭顶之灾。若非永梁是赵春花绝对相信之人,她是不会透露半个字的,就连当年的王永水她也不曾透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