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媾和的艺术-第2/5页

加入书签
        于是,清国直隶总督衙门与英国公使之间的热线电话就这样架设成功了。

        选择英国人作为优先谈判对象是经过考量的,一方面是英国人实力雄厚,乃列强之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英国人不贪大清的领土,眼里只有经济利益。

        这一点美国以及其他欧洲列强也基本一致,只有两个国家是例外,一个是沙俄,对关外土地垂涎三尺,另一个是日本,已经吞下了朝鲜和台湾,对福建、关东也是虎视眈眈。

        约定时间一到,窦纳乐桌上的电话响了,对方是一个操着伦敦腔的清国人,给窦纳乐开出一个条件,二十四小时内投降并且撤出租界,我方可以保证你们的生命安全。

        “大英帝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向任何人投降。”窦纳乐坚定地回答。

        电话挂断了。

        下一分钟,成千上万的红包头再次出现在防线前,喧闹的锣鼓声和枪炮声形成独特的远东战争奏鸣曲。

        窦纳乐公使强做镇定,他曾经是一名陆军上校,熟知英国军队的光辉历史,在近几十年内,英国人就没怎么输过,即便是在和祖鲁帝国的战争前期被消灭了成建制的部队,即便在喀土穆损失了戈登,即便在和布尔人的战斗大批英军战死,但最终英国人总会反败为胜。

        英国的国力实在太强大了,地球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与之抗衡,清国也不例外,即便他们英勇的军队和民团武装暂且占据上风,但等到大沽口的援军到来,一切都会改观。

        当然能不能撑到那个时候是问题的关键,这也是窦纳乐和克林德的分歧所在,窦纳乐不愿意做无谓的牺牲,克林德却把普鲁士人的执拗发挥到了极致,只有一点两人站在同一阵线,那就是欧洲绅士的尊严。

        我可以自己撤离,但只是战术上的撤退,而非逼迫下的投降,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忽然窦纳乐觉得不对劲,那些疯狂的红包头只是在英军的阵线前敲锣打鼓了一阵就收兵了。

        没过多久,德租界方向炮声响起,枪声密集。

        清国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和英国人谈不拢就打德国人。

        窦纳乐考虑再三,觉得这是清国人在向英国示好,此时他最想做的事情是向外交部报告这里发生的一切,可是租界通向外界的电报线杆已经切断,电报发不出去,连大沽口的舰队都联系不上,派出去的信使全都一去不返了。

        如果能议和就好了,窦纳乐暗想,战争的目的不就是获得利益么,假设清国能接受一些条件,那么结束战争未尝不是一个好结果,毕竟打仗得死人,得花钱。

        窦纳乐拿起了电话机,要和对方通话。

        但是通话的请求被拒绝,直到四个小时后,德租界方向的枪炮声停止,电话才打了过来。

        “阁下,通往和平的道路不止一条,就看你怎么选了。”窦纳乐拿腔作调,带着英国人的骄傲说道,“现在我可以给你们一个体面的结束战争的机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